好戰必亡是僞命題?沙俄打了三百多年仗,以戰養戰地盤擴大了十倍

前言

爲啥“好戰必亡”這句話放在沙俄身上卻不靈了?

在我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叫“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主要是訓誡人們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如果貿然發起多場戰爭的話,那麼將對整個國家帶來極爲嚴重的負面影響。

然而,“好戰必亡”這句話卻似乎並不適用於沙皇俄國,這個發源於東歐地區的國家,不僅沒有因爲常年的對外征戰而衰亡,反而不斷擴張自己的地盤,從而成爲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難道“好戰必亡”這句話,放在俄國身上就真的不靈了嗎?

沙俄的擴張

沙俄剛剛建立的時候是非常弱小的,當時沙俄的名字還僅僅是“莫斯科公國”,和其他羅斯公國一樣,莫斯科公國處在蒙古人所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之下。

一直到金帳汗國由於內部矛盾而分裂,才使得莫斯科公國得以擺脫蒙古人的統治,並開始逐步的統一其他羅斯公國。

到了十六世紀,伊凡四世成爲了莫斯科公國的新任大公,他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在上臺之後,他就開始不斷的對外擴張,並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出海口。

也許是爲了出於給自己加油打氣的目的,伊凡四世將“凱撒”的轉譯音“沙皇”當作自己的頭銜,要知道凱撒可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伊凡四世其這麼一個名字,就足以看出他想要掠奪土地的決心。

而在伊凡四世之後的歷任沙皇,也從未停止他們的對外擴張之路,在他們的擴張下,沙俄以極爲驚人的速度在不斷膨脹。

到1867年,沙俄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之前的時候,這個曾經位於東歐平原的小國,已經成爲了一個擁有兩千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龐然大物。

可以說,沙皇的擴張速度是十分恐怖的,但他又爲什麼能夠這麼迅速的擴張呢?是有什麼“獨門秘籍”嗎?

爲什麼沙俄能夠擴張

沙俄能夠實現快速擴張,在很大程度上與天時、地利、人和有很大關係。

所謂“天時”,就是因爲在沙俄擴張的這一時期,歐洲國家的發展速度開始不斷加快並逐漸處於世界前列,這使得沙俄能夠獲得大量先進的火器來對抗其周邊的對手。

由於沙俄周邊的主要對手,多是金帳汗國分裂之後,一些蒙古人所建立的小型遊牧國家,這些遊牧國家的人口十分稀少。

在古代封建社會社會的時候,這些遊牧民族尚且可以憑藉自身騎馬所帶來的優勢,從而建立一個個帝國。

然而,隨着火器的不斷改良,遊牧民族對抗大量裝備火器的沙俄軍隊時,就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了,這使得沙俄周邊的遊牧勢力,都在很短的時間中被沙俄消滅。

只有受到奧斯曼土耳其火器援助的克里米亞汗國,纔在十八世紀末期,因爲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而最終滅亡。

可以說,能夠趕上歐洲的科技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俄國的擴張。

此外,俄國的擴張還受到了“地利”的影響,雖然俄國的疆域是在不斷擴大的,但是其所控制的主要疆域主要是西伯利亞這樣人跡罕至的場所。

這些地方本身就是被那些人口稀少的遊牧民族所佔據,因而沙俄在擴張過程中並不會遭遇太強的對手,這些遊牧民族給沙俄造成的威脅,可能還沒有某些自然因素影響大。

寒冷的西伯利亞

不僅如此,在沙俄擴張的過程中,由於沙俄國內的很多貴族也是十分支持對外擴張的,而這就讓沙俄在擴張的過程中,擁有了“人和”。

其實世界上的很多大帝國都擁有着屬於自己的擴張時期,像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中,就出現過多次的開疆拓土行爲。

只是,我國古代君王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卻總會遭到國內的一些人反對。

像清朝時期著名的大小金川之戰,在這一戰中,面對擁有天時、地利的金川叛軍,當時的清軍花費了巨大努力纔將大小金川徹底平定。

大小金川的平定,極大的加強了清朝對於西南地區的控制,並使得四川同西藏地區的聯繫也更加緊密,從而使清朝對於青藏高原的控制力度,也遠超大多數的朝代。

然而就是這麼一件重要的大事,卻在不少文人眼中,成了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花費巨大銀兩,卻並沒有什麼收穫的“敗筆”。

要知道,如果按照這些文人這麼說,那麼俄國人在那三百多年的擴張中,所得到的那些不毛之地,也不過只是說明俄國沙皇“好大喜攻”而已。

實際上,和很多收到內部勢力約束的國家而言,沙俄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國內貴族的認可。

這是因爲,對於沙俄境內的不少新貴族而言,他們想要獲取封地的話,那麼就需要在戰場上立下戰功,所以他們十分渴望對外擴張來獲取自己的封地,並以此增加自己的實力,從而讓其本身能夠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

而對於沙皇本人而言,面對國內那些勢力龐大的大貴族,他自然也需要扶持新貴族來爲增加自己的勢力。

正是在這樣一種“各取所需”的情況下,讓沙俄能夠保持持續的擴張,並最終成爲一個面積龐大的大帝國。

只是,沙俄的擴張就真的沒有代價嗎?

過度擴張給沙俄造成的影響

沙俄的不斷擴張使他成爲疆域最大的國家,但也給沙俄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問題。

雖然沙俄的擴張讓很多俄羅斯貴族的封地不斷擴大,但是封地的擴張自然就需要大量的農奴幹活,而大量的農奴則正是阻礙近代俄羅斯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儘管俄國的疆域十分龐大,但是當時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強國卻認爲俄國只是“大而不強”的存在,而俄國的表現也能充分表現了這一點。

當一戰爆發之後,爲了減少西線英法軍隊的壓力,俄國很快就向當時兵力薄弱的東線德軍發起了進攻,在這場進攻中,俄國其實擁有着巨大的兵力優勢。

一戰時的俄國軍隊

然而,由於沙俄本身的落後,導致數量龐大的俄軍最終被人數少得多的德軍所擊潰。

而在隨後的戰爭中,儘管沙俄所面臨的德軍數量並不多,俄國不僅沒有攻入德國境內來給英法軍隊緩解壓力,反而被德軍攻入本國境內,硬生生的打成了保衛戰。

實際上,如果不是蘇聯的出現,讓俄羅斯從帝國主義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變成後來的超級大國,沙俄本身很可能因爲此前的大肆擴張,而面臨巨大的麻煩。

結語

軍事擴張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展疆域,提高整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但想要真正的長治久安,還是需要去擁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