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市多312億交易案談了半年!他親曝美國總部出手內幕

(圖/今週刊提供,蕭芃凱攝影)

美國零售巨頭好市多在六月底買回臺灣好市多45%股權,亞太區總裁張嗣漢鄭重承諾,臺灣的門市一定會繼續開,最新的業務加油站也會持續展店,爲3百萬會員謀求最大福利。

「股權買回後,Costco繼續拓展臺灣市場的策略不會改變,接下來臺灣的店還是會繼續開,一定會開!」襯衫筆挺,身高近200公分的好市多(Costco)亞太區總裁張嗣漢用堅定的語氣,一字一句地吐露對臺灣市場,以及三○○萬會員的承諾,未來全臺可望會有二十五個好市多據點。

這是他在美國零售巨頭好市多(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於6月30日宣佈,以10.5億美元(約312億元新臺幣)買下臺灣大統集團持有的45%股權,臺灣好市多從此成爲臺灣唯一一家純美商量販店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

好市多在臺灣擁有3百萬死忠會員,每次一有熱賣商品,立刻在網路上引起高度聲量,也因此,這次售股案,更是讓所有會員、粉絲高度關注,「未來好市多會不會變得不一樣?會不會不再重視臺灣市場?」

售股交易談了半年,臺灣是最後收回的合資股權

「好市多對臺灣市場的投資會持續增加,總公司比以往更看重、認真經營臺灣市場。」張嗣漢打破沉默,向所有會員鄭重承諾。

由於去年法商歐尚纔將臺灣大潤發股份賣給超市龍頭全聯,同樣是法商的家樂福也一直有出售臺灣家樂福6成股權的打算,因此在這項收購案公佈後,外界也紛紛揣測好市多反其道而行,加碼買回臺灣所有股權的盤算。

「這是總部策略,他們希望全球都是獨資經營,所以一直以來都有把股權買回的想法。」張嗣漢扳着手指,細數十多年來,美國好市多一一購回海外股權的歷程。

原來,從2000年起,好市多就陸續買回英國、墨西哥、韓國的合資公司股權,而臺灣好市多,是各地區合資的業主中持股最高,同時也是總公司在全球版圖上最後一塊收復的領土。

爲此,雙方花了半年的時間討論,最終拍板由美國好市多以10.5億美元買回大統集團手中的45%股權。「他們是很單純的投資角色,大統家族的本業是經營百貨業(詳後文),好市多是美式賣場,經營是美國Style,就像是我打籃球,他打棒球,雖然都是零售業,但邏輯不同。過去25年合作得很好,大家同在董事會上,我們互相瞭解對方的立場後好聚好散。」他解釋。

美國總部眼中小金雞,疫期年營收連兩年破千億

未來回到由美國總公司完全主導的臺灣好市多,亮眼業績仍將持續。「亞洲獲利前5名的分店,臺灣就佔了3個,會員續卡率高達95%,高於亞洲其他市場平均的90%。」張嗣漢隨口唸出的一連串關鍵數字,都是臺灣好市多的成績單,平均單店年營收居亞洲之冠,其中,穩坐亞太區店王的臺中店和第二名的內湖店,年營收早就都是突破1百億元的百億店。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臺灣好市多仍繳出亮眼成績,業績成長破兩成,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突破1000億、近1200億元,年獲利逾50億元,可說是美國總部眼中的小金雞。

「大家都很好奇,爲什麼這麼小的地方,可以做到這麼大的數字?」張嗣漢笑說,而背後的關鍵,就在於他25年來在臺灣落實的3D策略。

首先,是清楚的定位(Define)。「好市多商品和會員定位非常清楚,消費者一聽到我們,就知道是以銷售進口商品與自有品牌爲主。」張嗣漢說,無論是早期的韓國、臺灣、日本到近期拓展的中國,都有很強大的消費力。加上臺灣和美國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連結,無論是從早期留學、移民、探親,到後來影集、觀光旅遊蓬勃,幾乎每個人對美國商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因此當好市多以主打進口美國商品來到臺灣市場時,愈來愈被消費者接受,目前人均客單價約落在100美元左右,等於平均每人在好市多一刷卡,就是3千元臺幣起跳,這個數字也是全臺零售業之冠。

高品質、低價位的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則是好市多第二個優勢。「便宜、好用,且外面不易買得到,總毛利率不能超過14%,自有品牌(kirkland)最多也只有15%。」看似張嗣漢隨口說出的數字,卻是好市多全球內部的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