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傳千古 英魂勵後人——看懷梆戲《楊介人》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賀寶林(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講述了革命烈士楊介人的事蹟。楊介人生於河南沁陽,是河南省首批赴法勤工儉學留學生。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組織農民武裝,反抗軍閥,迎接北伐軍,爲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6年,楊介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保定監獄。
該劇從楊介人莫斯科學習後回國投身革命講起,生動展現了他領導工人罷工、建立工會組織、創辦農民夜校、宣傳革命道理、組建農民武裝直至最後壯烈犧牲的光輝一生。作爲一部主旋律戲劇作品,該劇並未刻意拔高楊介人的形象,而是將他的個人成長融入中國革命洪流之中,描繪了他對中國革命的追求與探索、實踐與思考,以及他的堅貞與執着,成功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革命者形象。
劇中展現了他與反動勢力進行的艱苦卓絕鬥爭。資本家用金條大洋腐蝕他,特派員用同窗之情拉攏他,反動派甚至用他年幼的兒子相威脅,逼他復工;敵人還抓走了他的母親和妻子,企圖摧毀他的革命意志……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撼動楊介人的革命立場。反動派越是陰險奸詐,他的立場就越堅定;反動派越是殘暴不仁,他的鬥志就越昂揚。一個共產黨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氣節,得以在舞臺上充分彰顯。
劇中的高潮部分,是楊介人與母親和妻子在獄中的相會。敵人本想利用母親和妻子勸他投降,但母親和妻子的高風亮節卻更堅定了他捨生取義的革命信念。面對死亡,楊介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但在母親和妻子面前,他又爲不能對母親盡孝、不能照顧妻兒而深感愧疚。在生離死別之際,他囑託母親在他死後一定要把他的遺體送回家鄉。他說他活着的時候沒有看到家鄉解放,死後一定要看到人民勝利。戲的尾聲,是母親和妻子用板車千里迢迢把他的靈柩運回故土,兩個柔弱的女人護送着她們的親人,崇高悲壯,感人至深。
作爲國家級非遺項目,懷梆不僅擁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去年,《楊介人》曾進京參加清華大學校園藝術節,受到廣大青年學子一致好評。日前,該劇又在河南省戲劇展演中再次亮相,引人注目。《楊介人》讓我們看到,革命題材與古老劇種可以在舞臺上相得益彰,綻放異彩。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18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