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擁全球首款常規彈道潛艦

圖爲韓國海軍孫元一級潛艦SS-081於2016年11月8日舉行下水典禮。(摘自韓國海軍官網)

1953年韓戰告一段落之後,韓國安全獲得美國重視,其國防力量在美國的支援下從頭開始建立。早期的韓國海軍多以美國汰換下來的二戰軍艦做爲主力,但是這當中並沒有潛艦,必須另尋辦法,過程相當困難,到1980年之前,韓國海軍都沒有潛艇部隊。

1980年,韓國終於找到義大利Cos.Mo.S(意爲宇宙)公司,製作100噸級的迷你特戰型潛艇,韓國版本稱爲海豚級,全長25公尺,高度2.1公尺,排水量僅110噸,乘員5人,最大航速16節(時速30公里)。這種小型潛艇是韓國第一代的潛艇部隊,雖然不具備遠航與真正的水下打擊能力,卻可培養潛艇部隊的基本知識與操作經驗。

海豚級之後,韓國開始規畫第一代真正的潛艦戰力,稱爲「KSS-1」,目標是德國的209型潛艦,該型艦長56公尺、寬5.5公尺、高6.3公尺,排水量1400噸,採用菸捲型船體,水上航速11節,水下航速22節。雖然尺寸不大,但是綜合性能良好,是冷戰期間國際上最暢銷的潛艦,全球有68艘209型潛艦在各國海軍服役。

韓國版的209稱爲張保皋級,並且獲得授權自行生產,僅首艘張保皋號是在德國製作,後續的8艘皆在韓國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生產。在製作過程中,韓國也交了不少學費,也要面臨錯誤與批評。據說,在韓國本國建造的前兩艘張保皋級出現了許多加工與材料問題,尤其以2號艦李阡號(第1艘在韓國生產)最爲嚴重,艦上螺絲與螺旋槳推進器強度不足,許多地方斷裂漏水,螺旋槳表面出現上百條裂痕,不僅提高了安全顧慮,也增大了作業時的噪音;這顯示韓國在建造初期,沒有嚴謹依照德國原廠要求的材料與標準,不過,後續生產的張保皋級的品質就有所改進。

如今韓國是德國以外,唯一可以對外銷售209型潛艦的國家。2011年12月,大宇造船贏得印尼的3艘1400噸級潛艦的合約,已在2018年完成這筆訂單。有意思的是,印尼在此之前就已向德國購買209級,但是他們在採購後續潛艦時,卻認爲韓國的報價更好,也信任韓國自主開發的潛艦感測設備。2019年,韓國再向印尼出售3艘1400噸級潛艇,可透過貸款協議來支持不足的資金。

在張保皋級逐步完成之際,韓國進入第二階段KSS-II,要建造排水量更大的潛艦,2000年10月,韓國國防部與德國HDW造船廠簽署了引進214型潛艇的協議,與先前相似,包括了潛艇建造技術的轉移,平均每艘造價3500億韓元(83億新臺幣)稱爲孫元一級,以紀念大韓民國首任海軍參謀總長。

韓國的孫元一級改用了許多自制武器,除了配備德制SUT型魚雷以外,也可安裝韓國自制的K-731白鯊魚雷,並從第4艘金佐鎮號開始,將配備韓國自行開發潛射天龍陸攻巡弋飛彈。

孫元一級總共9艘,是韓國自制潛艦的進階之作,但韓國並不止步於此,他們希望有完整的自制潛艦能力,並且再往更大型潛艦發展,這就是KSS-III計劃。

KSS-III由韓國最大的兩家造船企業:韓華海洋和現代重工共同設計,準備工作於2007年開始。在計劃的早期階段,曾有傳言稱,韓國將要研發核動力潛艦,不過之後被否認,表示KSS-III的目標是3000噸級,此類級的潛艦尚不需要核子動力,但是韓華也在說帖中暗示,核子潛艦也在未來的規畫之中。

2014年KSS-III第1艘開始建造,命名爲島山安昌浩,於2018年下水,2020年服役。這是韓國第一艘3000噸級潛艦,並實現了76%的國產化率,是先前孫元一級(KSS-II)的兩倍。該型潛艦最大的特殊之處是戰略嚇阻力,雖然是常規動力,卻在帆罩後面,部署了6具潛射彈道飛彈發射器,可攜帶韓國自制的「玄武4.4型」(Hyunmoo 4.4)潛射彈道飛彈,射程達到500公里。這使得島山安昌浩級成爲世界第一種「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艦」。

韓國海軍規畫建造9艘,目前前3艘(屬第一批次)已服役,第4艘(屬第二批次)還在興建中。韓國有意用它來逐步取代服役超過30年的張保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