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積極構建關鍵礦產供應鏈 對中脫鉤趨勢加快

韓國積極構建關鍵礦產供應鏈,加快對中脫鉤 。(示意圖/路透)

韓聯社13日報導,在南韓政府發佈旨在降低關鍵礦物對中依存度的《確保關鍵礦物供應戰略》,及主要企業也在積極推動礦產資源進口渠道多元化的大環境下,今年起韓國關鍵礦產「對中國脫鉤」趨勢或更凸顯。

據報導,韓國貿易協會13日發佈,2023年韓國氫氧化鋰進口額爲61.9億美元,同比增長69%。去年進口的氫氧化鋰中,自中國進口比重爲79.6%,較2022年(87.9%)下降8.3個百分點。相反,排名第二的自智利進口比重同期從10.7%上升至17.5%。

氫氧化鋰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含正極材料的重要原料。而鋰約佔正極材料40%的成本,是決定鋰離子電池組價格競爭力的核心礦產資源。隨着韓國動力電池產業高速增長,氫氧化鋰對中依存度從2019年的74.1%持續攀升,於2022年升至87.9%,2023年才首次下降。

此外,用於製造電動汽車「永磁驅動電機」的釹鐵硼自中國進口比重2023年爲84.7%,較2022年(87.5%)小幅下滑。而自菲律賓進口比重同期從11%升至14.3%。

分析認爲,鋰和釹鐵硼等關鍵礦物對中依存度降低主要得益於韓國政府推行供應鏈多元化扶持政策,各廠商爲應對美國《通膨削減法案》等貿易環境的變化進行高強度的「去中國化」努力。

據介紹,浦項制鐵(POSCO)集團主導構建韓國國內鋰原料的多元化供應渠道,其位於全羅南道慄村工業園區的氫氧化鋰第一工廠去年11月竣工,年產能爲2.15萬噸。這是韓國境內首個鋰材料工廠,實現了提鋰技術國產化。原料採用澳洲進口,符合《通膨削減法案》相關規定。浦項制鐵還計劃在阿根廷鹽湖建設碳酸鋰生產工廠。

LG新能源2月與澳洲西農化工、能源和化肥公司(WesCEF)簽訂第二份承購協議,擴大其鋰採購供應鏈。根據協議,WesCEF將向LG新能源供應8.5萬噸鋰精礦,可生產約1.1萬噸氫氧化鋰。

報導稱,韓國業界認爲,預計政府和企業「雙管齊下」佈局供應鏈多元化的準備工作將從今年起取得具體成果,部分產品降低對中依存度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