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弓飛彈攔截率不足 無法有效防衛

韓國LIG Nex1武器公司研發的K-SSM海弓點防禦飛彈,傳出性能不足,無法因應掠海反艦飛彈。(圖/LIG Nex1)

綽號「海弓」(Sea bow)的韓國地對空攔截飛彈(K-SAAM),是韓國製的艦用點防禦攔截飛彈,目的是取代雷神公司(Raytheon)的RIM-116 公羊飛彈。它是由韓國LIG Nex1武器公司負責研發,從2011年以來已耗資1.4億美元,已接近完成階段。然而在最近測試評估卻發現,它的攔截成功率不夠高,難以防禦來襲的反艦飛彈。

防衛新聞(defense news)報導,海弓飛彈K-SAAM全長3.07公尺,採主動雷達導引,計劃安裝在4x4的垂直髮射系統中,每艘船16枚,預計是新一代韓國巡防艦,以及第二艘14,500噸級的馬羅號直升機航艦上的主要點防禦武器。

雖說海弓預計取代公羊飛彈,但它其實更像是美製ESSM先進海麻雀飛彈,在外型與性能要求上都是,然而海公的研發不算順利,在2016年的測試時,就因5枚飛彈中有2枚錯過了目標攔截失敗,使研發團隊重新設計,又延長了兩年的時間。去年的測評似乎有明顯進步,10個靶彈擊落了9個。但是這個測試結果也存在爭議,一位消息人士稱,這次測試的標準過於寬鬆,不符合現實威脅狀況。

韓國軍方打算用自制的K-SAAM取代外購的RAM。(圖/LIG-NEX1)

這位不透露姓名的人物對媒體說:「去年的測試,10枚來襲的靶彈,飛行高度都在30公尺以上,而最具威脅的掠海反艦飛彈的飛行高度僅有幾公尺,這似乎意味着K-SAAM不足以應對敵軍發射的掠海飛彈。」

更大的問題是靶彈的飛行速度只有0.5馬赫,遠遠低於鄰國的反艦飛彈平均速度,。因此該消息人士補充說:「簡而言之,去年的測試,沒有什麼意義。」

北韓的「金城3型」(Kumsong-3)反艦飛彈就是一例,它是俄羅斯Kh-35U反艦飛彈北韓版,飛行速度0.8馬赫,巡航高度爲10~15公尺,終端飛行高度會降低到4公尺。

至於中國大陸擁有的鷹擊12型更是超音速飛彈,速度爲2~3馬赫,而日本的超音速反艦飛彈雖然還在研發中,但現役的90型艦對艦飛彈極速也有0.9馬赫,巡航高度5~6公尺。

至於北方大國俄羅斯,他們的P800寶石飛彈射程長達300公里,速度達到2.5~4.5馬赫,巡航高度10公尺,終端飛行高度1公尺,更是難以攔截。

韓國軍方出面澄清,說「近迫武器系統就是要解決各種類型的威脅,因此我們當然會進行不同角度和高度的威脅測試….指控軍方爲了通過測評,降低了試驗標準,這是不公平的。」

但是民間的韓國國防智庫負責人申穎均(音譯:Shin In-kyun)表示,近迫武器系統是抵禦敵人攻擊的最後一道防線,所以測試評估應該比任何其他系統更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