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浩瀚海洋大有可爲
近期,海洋在重要文件和重大場合屢被提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
浩瀚海洋,對中國經濟意味着什麼?
助力經濟增長
“海洋經濟已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說,2023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出達1.5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總增加值的2.5%。海洋油氣、港口航運、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成爲各國財富增長的重要來源。
就我國而言,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9.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9%。盛朝迅說,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重要主導產業,對於穩定經濟大盤非常重要。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爲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區域看,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經濟總量中佔比較高,對於經濟大省挑大樑、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至關重要。從未來發展看,深海空間開發、智能船舶和海洋能規模化發展是重要的未來產業,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海洋強國建設、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意義重大。
同時,海洋蘊含着豐富的資源,包括能源資源、礦產資源以及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對於滿足不斷增長的資源需求、保障資源供應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產業轉型
自然資源部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覈算,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7.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海洋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向好勢頭。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因爲在一系列宏觀政策作用下,經濟形勢出現積極變化,市場信心和活力增強,預期不斷改善,使發展海洋經濟的有利因素不斷積累,海洋傳統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以造船業爲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36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2%;新接訂單量87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1.9%;手持訂單量1933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4.3%。從我國造船三大指標來看,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5.1%、74.7%和61.4%,連續14年蟬聯全球第一。我國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綠色船舶訂單,並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綠色、高附加值、獨家技術成爲造船業今年前三季度的新亮點。
海洋新興產業加速成長。近年來,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海工裝備製造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承接海工訂單金額大幅增長,佔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以海洋油氣、海上風電爲主的多領域海工裝備產品取得新突破。風電機組產能佔全球市場的60%,葉片產能佔全球市場的64%,齒輪箱產能佔全球市場的80%,發電機產能佔全球市場的73%。2023年,6家中國風電整機商排名全球前十,市場份額超過50%。
11月17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使我國成爲全球第三個設計建造大洋鑽探船的國家,標誌着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夢想”號將在全球首次創新集成大洋科學鑽探、深海油氣勘探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採等多種功能,爲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培育也取得積極進展。中藥海藻有效活性成分AOS3,提供了海洋中藥活性產物在痛風關節炎臨牀治療方面的嶄新方向和研發靶點,海洋天然產物——西松烷內酯,在抗炎機制和體內抗潰瘍性結腸炎的藥效被驗證,奠定了進入臨牀試驗的基礎。
向海洋要能源
9月27日,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在海南東南陵水海域投產。這標誌着我國攻克了深水高壓油氣藏開發的世界級難題,深水複雜油氣資源開發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個自主勘探開發的超深水大氣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能力實現了從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進入“超深水時代”。
深水是未來全球油氣資源的主要接替區和世界大國爭奪的重要戰略區。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中,其中44%來自深水。我國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南海,絕大部分油氣資源隱藏在深水區域。但在2000年以前,深水油氣產量基本爲零,2012年深水油氣產量佔油氣總產量的比重僅爲8%左右。隨着“深海一號”等深水油氣田的陸續投產,深水油氣產量已達上千萬噸。
今年以來,我國在南海探獲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陵水36-1,北部灣烏石17-2油田羣和23-5油田羣、海南“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等相繼投產,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9%和8.8%。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於初期階段,在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3個盆地總體探明天然氣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在珠江口盆地先後發現多個深水油田,未來增儲上產前景廣闊。
與此同時,海上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近日召開的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有望突破4500萬千瓦,將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247萬千瓦,累計併網容量達到3910萬千瓦。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已連續3年穩居全球首位。
海上光伏也逐漸吸引更多關注。11月13日,全球首個吉瓦級海上光伏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成功併網發電。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成功併網最大的海上光伏項目,爲海上光伏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墾利項目負責人王林說,該項目採用“漁光一體”開發方式,將實現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的立體綜合開發利用,進一步提升海域綜合利用價值。與陸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空間利用方式更靈活,可充分利用海域資源,避免對有限陸地資源的佔用,未來潛力很大。
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仍存在一系列挑戰,如陸海統籌有待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還需加快,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資源與生態環境約束加大等。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快落實海洋領域增量政策和已出臺的存量政策,紮實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黃曉芳)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