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知的外交與釣魚臺問題(劉江永)

大陸海警局船隻經常停滯釣魚臺周邊,日方也會相應做出宣示性動作。(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片)

通過「知的外交」就釣魚島列島主權歸屬「澄清爭議」,是新時代擺在中日兩國面前不容迴避的現實課題。所謂「知的外交」,即通過正確信息的不斷傳播,防止在誤判基礎上出現一國對外決策失誤和對他國感情惡化。「知的外交」並非限於政府之間的官方外交,作爲公共外交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主體包括本國的官方、民間、學界與傳媒等,其客體包括對像國的官方和民間乃至社會各階層,通過平等對話與交流,防止謊言等不實信息導致民族感情對立甚至發生戰爭衝突。

一、針對釣魚島主權歸屬「澄清爭議」急需「知的外交」

50年前中日兩國就擱置解決釣魚島爭議達成政治默契,實現了邦交正常化。目前的國際形勢、日本國內政治思潮、日本政府立場以及與此相關的中日關係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就釣魚島主權歸屬「澄清爭議」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

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一方面嚴厲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加大了干預中國臺海事務的力度。日本對釣魚島主權歸屬的錯誤認知,正成爲其仰仗美國並聯合多國干預臺灣問題的一個戰略支點和反華民意「凝結劑」。其根源在於日本在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上的第一顆「鈕釦」被扣錯了。大部分日本人並不真正瞭解中方在釣魚島主權方面擁有的事實與法理證據,而日本民族的「從衆心理」和「受害意識」又導致其對政府的一面之詞集體跟風。近十年來,日本民衆對華友好感情一直在低位徘徊。

圖片

(二)中國就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澄清爭議」義不容辭

日本目前根本不承認中日存在領土爭議,也不可能與中方就擱置爭議達成共識。2012年起,中日兩國執法船在釣魚島海域同時存在,儘管雙方爲避免海空發生不測事態而摸索建立了中日海空危機防控機制,但兩國民衆圍繞釣魚島問題的心結並未解開。對於日本的相關錯誤觀點正本清源,是中國對日「知的外交」難以迴避的重要課題。

(三)日本政府所謂「領有權」的依據有誤,必須澄清

首先,日本所謂「西南諸島」在歷史上是有500年以上歷史的琉球國,1879年被日本強行吞併爲「沖繩縣」,並非日本固有領土。日本內閣府調查資料證明,釣魚島列島截至近代不屬於琉球。其次,日本所謂「沖繩縣等多次對這些島嶼進行實地調查」,也無事實依據。1894年5月12日沖繩縣知事報稱:「自1885年之後沒有再做實地調查,故難有進一步的確報……沒有關於這些島嶼的古代文獻及證明屬於我邦的明文和口頭傳說等。與我們相關的只是,古來縣下漁夫時而從八重山島渡海前往捕魚狩獵」。再次,「無人島」並不等於「無主地」。釣魚島列島是中國最先發現、命名和利用的島嶼,早在1372年中國明朝使臣楊載往返琉球便證明了這一點。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省等官方文獻明確記載釣魚島列島是中國臺灣附屬島嶼,而非「無主地」。最後,1945年日本天皇和政府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必須把「從清國人(中國人)竊占的一切領土歸還中華民國(中國)」,其中既包括《馬關條約》之前竊占的中國領土,也包括其後霸佔的中國領土。

(四)日本政府所謂「有效控制」的依據有誤,必須澄清

1896年明治政府首次批准個人租借開發釣魚島列島,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獲得的對釣魚島的殖民開發。這種權利早已伴隨1945年日本結束對臺殖民統治而作廢,因而日本政府「購島」毫無根據。日方自1972年5月從美國手中獲取所謂「施政權」以來,派遣海上保安艇入侵中國釣魚島領海。中方對此堅決反對。20世紀70年代中方從兩國關係大局出發主張雙方「擱置爭議」,得到當時日方默認。但2012年野田佳彥內閣「購島」不僅嚴重損害了中日關係,而且等於給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領海開展常態化執法巡航發出了一張「請柬」。對此,日本稱中方「以實力改變現狀」,客觀上間接承認了日方所謂「實際控制」只是一廂情願而非現實。

二、「知的外交」如何針對釣魚島主權歸屬澄清爭議

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和證據俱在。中方除了外交表態以外,還有必要針對日本民衆及各界開展擺事實講道理的「知的外交」。澄清爭議是介於擱置爭議與解決爭議之間的一種策略與路徑選擇,儘管在短期內難以起到解決釣魚島問題的作用,卻有可能發揮「活血化瘀」之效,成爲最終化解中日釣魚島領土歸屬認知爭議的第一步。開展「知的外交」,不僅限於官方發表聲明、白皮書等,更需要有針對性、系統性、普遍性、多樣化、常態化、長期化地不斷對日說明事實真相,匡正謬誤。

「知的外交」要敢於把握機會表明中方立場;「知的外交」要勇於和善於說明中方立場;「知的外交」要具有建設性,求同存異,對事不對人;「知的外交」需要中國駐外使領館搭建和提供平臺;「知的外交」如何引導國內公衆值得研究。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向中日兩國公衆提供與釣魚島相關的確切信息,顯得更加必要與可能。

三、充分認識對日「知的外交」面臨的阻力與挑戰

對日本開展「知的外交」不會一帆風順,甚至會面臨重重阻力。這種阻力可能來自中國和日本兩方面的政治心理因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並及時糾正。

(一)中國方面的一些人需要克服心理障礙

中國國內存在一些觀點。(1)中美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國若提及釣魚島問題,將不利於爭取日本並使日本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2)中日關係需要穩定,在釣魚島等問題上擺事實講道理不如「擱置」爭議爲好。(3)領土問題不可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解決,最終還要靠實力和利益才能解決。(4)日本人不會改變想法,擺事實講道理對日本人沒用。(5)中方就釣魚島發表看法會影響國內穩定及高層交往氣氛。(6)日本佔領過這些島嶼,又有美國撐腰,難以弄清這些島嶼究竟歸誰等。(7)釣魚島無非是幾個無人島,當前最重要的是解決臺灣問題,中國統一後釣魚島問題就自然會得到解決。

凡此種種,在釣魚島問題認識上存在的心理障礙,會影響中國就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對外開展「知的外交」的自覺性、責任心與使命感。在這方面要做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需要掃除此類心理障礙,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儲備。否則,不僅日本對華感情難以改善,而且可能由於突發事件而使中日兩國兵戎相見,付出難以估量的巨大代價。

(二)來自日本的阻力需要突破

一是自知理虧而拒絕就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開展交流對話。二是強化在國內單方面信息灌輸。三是在國內單方面強化對中國負面信息的傳播。日本不敢正視釣魚島至遲從1372年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事實;不願承認《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對日本戰後領土歸屬的法律效力,以及《舊金山和約》對中國來說毫無法律效力。日本民衆缺乏相關知識,難以產生平衡感,甚至會對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領海執法巡航抱有敵意。因此,中日之間通過人文交流和青少年交流開展「知的外交」,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當務之急。

(三)「知的外交」爲何有時效果不彰

「知的外交」並非速效藥,更非萬能的靈丹妙藥,而需有針對性、可持續性,長流水不斷線。「知的外交」若缺乏常態化的可持續性,將難以奏效。雖然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但只要持之以恆地對症下藥,打開日本民衆的心結,促使日本民衆對華感情融冰,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四)開展「知的外交」需要了解日本人的心理結構

「知的外交」對於改善日本對華感情是不可或缺的。中日民間感情不斷惡化,這是一個由於多種複雜因素造成對立的民族心理狀態和各自言行引起心理牴觸的過程。有些屬於誤解、成見,也有些屬於負面情緒宣泄,還有的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不準確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知的外交」未必能治癒這種頑症痼疾,但有可能起到信息對衝與平衡作用。

四、如何就釣魚島問題加強對日「知的外交」

「知的外交」要抓住主要矛盾,官民並舉;「知的外交」需要勇氣、善意與真知;「知的外交」需要高質量的知識交換;「知的外交」需要不懈學習與可持續的說明;「知的外交」要相互尊重、善於傾聽;「知的外交」要努力化解偏見與「認知失調」。

「知的外交」始終奉行的是實事求是原則。日本外務省於1972年3月8日才首次提出了關於釣魚島列島所有權問題的基本見解,比中國外交部聲明晚了兩個多月。這一中日邦交正常之前佐籐榮作內閣的錯誤主張,誤導日本至今。因此,經常性地全面澄清,才能迎來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展望未來的中日關係發展,「知的外交」尤爲重要。(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原題《破解釣魚島難題急需「知的外交」》,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