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後疫情時代的文化傳播需要更高自由度(杜新)

網路圖片

2020年起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地球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從未變得如此不可或缺,電子終端使得文化傳播幾乎不再受制於時間和空間,但同時各種認知與反認知戰也硝煙四起。曾幾何時作爲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標杆的孔子學院在許多西方國家被貼上了中國政府宣傳工具的標籤,這些國家與中國大學的一些合作項目也因擔心爲中國政府所利用等外部壓力而被迫取消或推遲,甚至中國出身的學者專家也被視爲潛在間諜。

在這種血雨腥風的國際政治氛圍下,日本也未能免俗,中方政府主導或支持的文化交流大多被負面解讀。然而與宏觀層面的一片肅殺不同,微觀的民間文化傳遞卻風景這邊獨好。在有調查數據顯示國民對華感情非常不好的日本,疫情下竟然罕見地出現了中華文化熱。劉慈欣《三體》系列小說日文版的熱賣引發了日本社會尤其是知識階層對中國科幻作品的關注;《羅小黑戰記》、《魔道祖師》等中國動畫令動漫大國日本的御宅族驚豔不已;《陳情令》的引進更是創下中國電視劇大火的奇蹟。其輻射效應是驚人的,不僅引爆了追劇熱、追星熱、網絡小說熱,還帶動了漢語熱、中國文化研究熱,很多粉絲甚至翹首盼望能去中國進行「聖地巡遊」,造訪該電視劇相關的外景地、影視城以及演員的家鄉。

這一切都說明了文化傳遞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優秀的作品自有其超越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藩籬的魅力與生命力。走出疫情後的世界仍然風雲詭譎,而創作本身除了作者的文化積澱和激情之外,還需要較大的自由度和相對寬鬆的環境。對海外喜愛中華文化的人而言,期盼的無非就是無論小說還是影視劇,對作品的審查與管控不要太過嚴苛,不需要政府的背書與宣傳,少一些政治色彩,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給文化的內外流動多一些自由空間。希望日本的粉絲能接觸到更多的中國文化產品,也希望中方有關部門能以父母之心守護這一片難得的歲月靜好。(作者爲慶應義塾大學講師)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