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醫科大學教授牛莉娜:教學科研並重 服務“健康海南”建設
■ 海南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黃婷
10月1日,國慶長假首日,海南醫科大學潤深樓一間辦公室裡,不時傳來電腦鍵盤的敲擊聲。海南醫科大學教授牛莉娜正認真修改學校臨牀醫學專業認證自評陳述報告。
整整234頁20餘萬字的報告,牛莉娜已經逐字逐句修改了6遍。“下個月教育部專家來我校檢查,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儘快把自評材料完善好。”她說。
從教24年來,牛莉娜始終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站在三尺講臺,她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通過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學生,做好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將“仁愛”精神的種子埋入醫學生內心。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在牛莉娜看來,醫學生胸懷濟世之情至關重要。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更好發揮價值觀引領作用?她在創新課程思政建設中書寫自己的答卷。
“專業課都講不完,哪還有時間講思政?”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之初,一些老師擔心“思政”會沖淡專業教學,還有一些老師將課程思政簡單地理解爲課程與思政的疊加。對此,牛莉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很快,她牽頭組建學校課程思政導師團隊。“課程思政是讓顯性的思政課程內容在專業課程中得到隱性貫徹,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教育目標。”在課程思政導師團隊集體備課中,牛莉娜不厭其煩強調要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規範、法治意識、思維品質、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人文精神等要素融入課堂教學,注重教育路徑設計,強化思政元素與日常教學內容之間深度融合。她還牽頭搭建了課程思政網絡教學平臺,編寫課程思政素材集,優化評價方法。
在牛莉娜的帶領下,結合熱帶醫學特色,海南醫科大學建立了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思政示範教學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課程育人”,同時爲臨牀相關學科的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鑑。
牛莉娜不忘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加支部學習和各類教育活動,將黨建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通過《課程門門講思政 教師人人講育人》《課程思政 設計先行》《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專業教學》等精彩課程,爲學校黨員幹部講好課程思政系列專題黨課。
爲進一步做好熱帶醫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牛莉娜於2014年赴山西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在徐建國的指導下,遵循“反向病原學”的原則,她對海南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其病原譜開展研究。“反向病原學理論從發現、分離、命名新的微生物開始,進一步探討其對人類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評估人羣進入自然疫源地後被感染的風險。”牛莉娜解釋道,即變被動爲主動,強調對疫情的預警和防控。
經過不懈努力,牛莉娜主持構建了海南熱帶傳染病未知新病原分離鑑定及基因組學研究平臺。該研究平臺不僅可以從源頭上尋找人類病原體,爲海南預警應對新發再發傳染病提供現場及實驗室數據,同時也爲我國熱帶地區預防和控制未來可能發生的動物源新發傳染病提供重要的信息資源和科學依據。
海南是恙蟲病的老疫區,然而國內有關恙蟲病東方體血清學診斷方面的研究甚少。針對此,牛莉娜主持恙蟲病東方體海南Karp株47KD-22KD融合抗原蛋白診斷價值項目研究,爲恙蟲病的血清學診斷提供了一種新型抗原分子,初步建立了以融合蛋白產物爲基礎的恙蟲病血清學診斷方法。該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爲我省恙蟲病的防治發揮了推動作用。
“學無止境,教學與科研沒有盡頭。”牛莉娜表示,她將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培養更多“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愛”的醫學人才,繼續爲“健康中國”和“健康海南”建設貢獻力量。
(海南日報海口10月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