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島難 海口三港全力疏運一早封頂 待渡車輛6200輛

海南出島難海口三港全力疏運一早封頂,待渡車輛6200輛。(海口發佈)

海南出島難海口三港全力疏運一早封頂,待渡車輛6200輛。(海口發佈)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7日報導,海南省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17日發佈提示:截至17日9時,當日預約出島小車總數約2萬0200輛,已出島約5200輛,待出島約15000輛。受16日凌晨至早晨大霧影響,目前海口三港各待渡車場已飽和,在港口預計等待時間9小時以上,已建議旅客暫勿前往港口,因此延誤的船票仍然有效。上午9點,海口三港各待渡車場便已飽和,待渡車輛約6200輛,港口正全力疏運中。

澎湃新聞17日報導了部分「出島難」海南自駕遊車主的離島歸途情況,其中,16日早上6點20分,旅客黃一然和朋友開車駛入濱海大道,他們提前買好了回程船票,準備在海口新海港登船離島。在距離港口大約7公里處,等待進港車輛排起長龍,望不到頭。

15日至17日,正是瓊州海峽車客流量的返程高峰。據當地的新聞發佈會介紹,春運以來,海口各港口進出島車客流量創歷史同期新高,每日出島小車數量1.8萬至2萬輛。

激增客流,加上新能源(電動)車裝載量的限定,疊加近日海上大霧,海口離島通道一度陷入擁堵。

對此,海口市交通港航局表示,將最大限度增加船舶運力供給,新海、秀英兩港開啓全部可用小車檢票通道,加快疏運效率,同時,新海港於16日增設一個新能源小車出島專班。

另一遊客陳霞離島經歷有些波折。

從重慶開車到深圳玩了兩天後,2月8日,她和丈夫進入海口,計劃環島旅行,東線去,西線回。沒想到,離島船票一票難求,只搶到一張2月26日的票。

陳霞從事金融行業,初九(2月18日)必須返工。14日,她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車輛堵在離島港口的視訊,越發焦急。

當晚6點,陳霞和丈夫決定動身返程,他們從海南南部的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出發,一路開往海口,在夜裡11點,抵達新海港。

她原本的計劃是先排隊,再同步改簽回程票。但到凌晨3點,他們還沒到港口的第一道閘口。後來快到閘口時,有工作人員提醒他們,距發船時間超過3個小時的車輛不能進港。

陳霞沒注意到,當地交管部門此前發佈的提示:出島小汽車務必先購票再到港,且務必按發船時間提前不超過3小時到港。港口工作人員和交警在港內設置查驗點,未購票和提前超過3小時到港車輛將不予安排進入通道,對故意堵塞通道行爲將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陳霞和丈夫把車退到一旁,計劃繼續搶票。但在車裡坐了一夜,兩臺手機加一臺平板,依舊購票未果。15日下午,他們決定先安頓下來,找了一家不到兩百元的旅館住下來,繼續想辦法。

和不少排隊等待的車主一樣,陳霞他們開的是新能源車。2023年12月6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海南海事局印發《作業指南》要求每航次載運新能源車輛數量不得超過船舶載車定額(以小車計)的10%,且總數不超過18輛,電動貨車(大客車)與電動小客車折算比例按照1:3換算,換算後數量不超過裝載總數限制。

2月15日晚上8點,陳霞請六個朋友一起上網幫忙搶票,不停刷新,終於買到一張16日下午1點半的船票。

平時只需要10分鐘的車程,又一名旅客鄭薇這次花了2小時10分鐘,才抵達鐵路南港。

今年春節,鄭薇開六座新能源車,剛好坐滿一家老小,自駕從成都到海南,目的地是三亞,海口是中轉站。

2月8日,鄭薇從晚上6點58分開始就在公衆號與小程式之間來回刷票,40分鐘後買到了出島的票。由於不確定回程日期,她同時買了2月15號和17號的票。14日收到提示海上有大霧,可能影響通航。鄭薇和家人當即決定,15號凌晨就出發離島。車一路很慢,花了兩個多小時才進入「決賽圈」,「進入待渡區,離上船的時間就近了」。此時已是早上7點,船票時間是7點18分。取好票後,鄭薇發現趕不上7點18分的船,還要排隊安檢。後來,工作人員幫她改到八點半的輪渡上。15日上午10點18分,鄭薇一家順利抵達廣東湛江徐聞北港。上了岸,她的心也落定了下來。

她說,身邊自駕的朋友,有的着急節後返工,只能購買高價機票,機票花了1萬2000人民幣,車讓家人開回去。有人讓家人留在海口等放票,也有人找拖車把車拖到湛江徐聞北港,「(拖車)現在已經六七千以上的報價,而且年後過幾天才能交車。」鄭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