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大醫院不再是國內第一(張智北)

兩個月前美國新聞週刊報導臺大醫院不再是國內第一,國際評比也從去年第249名跌出榜外。取而代之的是臺北榮總醫院,國內第一名,國際躍升第218名,引起譁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兩個月前美國新聞週刊報導臺大醫院不再是國內第一,國際評比也從去年第249名跌出榜外。取而代之的是臺北榮總醫院,國內第一名,國際躍升第218名。這個消息在北加州臺大校友會羣組引起了一陣譁然,顯然不少人榮譽心被衝擊,紛紛對母校醫院提出批評。這種情緒我可以理解。十年前我參加新加坡政府邀請的一次會議時,一位南洋大學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看了我的名牌一眼,然後說,「哈,原來是NTU North。」 當時我感到不悅,心裡暗想,你纔是 NTU South呢。回來一查,果然南洋大學在各家世界評比都高臺大不少,只好把不悅收於心底。

這些校友們分享的經驗包括:「臺大醫院對中風後又罹癌的母親說,活到這個歲數也夠了!」「對罹癌末期的妹夫說,檢查結果你只剩三個月生命!」「當了多年補習班老師,聲音變得沙啞低沉有時聲帶出血,下課沒法說話。去看臺大的耳鼻喉科權威時,我儘量保持輕鬆笑容,她竟然說:『妳還笑得出來』。我問她需不需要我轉業休息等,她說:『不需要,因爲沒救了』。我那時才20幾歲,聽完崩潰大哭。後來一個榮總主任告訴我,減少使用及保持好心情,身體是有自愈能力的。現在聲音已經恢復七成左右。」「如果抱着自己是頂級教學醫院的想法,認爲不需在意病患的感受,就反映了核心的問題:自我驕傲產生了不該有的傲慢。」

這些都是校友們出國前的經驗。我和家人疫情過後返臺多次,這兩年來先後因爲感染新冠、腸胃疾病,我太太肌骨扭傷,兒子滑雪跌傷,看過臺大醫院內科、復健部、急診室、骨科,及復健中心。因爲病患擁擠,後面等待的病人也在診療室裡。我們每一次看到的醫生對大家都是客客氣氣,有耐心的討論病情。這顯示近年來已經大有進步。我太太擔任過兩屆加州醫療公衆委員,和兩任全美醫療委員聯合會理事。十幾年代表人民監督醫生和醫學院品質,處理過很多投訴。她告訴我說,她所看到的臺大醫生和美國頂級醫學中心不分上下。可能是進步快速,人們舊的印象還要時間才能改換過來。兒子開刀之前,很多朋友怕我們不懂國內規矩,好心勸告一定要送紅包。事實證明,他們對現在的臺大醫院的印象,多麼的過時!

榮總在今年嶄露頭角,可喜可賀。新聞週刊給榮總的評分是93.40,給臺大的是93.28,兩者都比第三名高了9分。在這種主觀評分制度下,千分之一的差距完全沒有意義。臺灣有兩家一流醫院良性競爭,是人民之福。我研究了新聞週刊評比的方法,最大的權重是同行的評分。本國的院外醫生評估佔40%,國外醫生評估佔5%。兩間醫院在國內平手,可是國際排名相差很大。原來由於各國情況不同,只有在同一國家內才能互相比較來排名。至於最佳國際250間醫院,則只用國際同行的評估。因此可以推測,榮總在國外醫生的眼裡超前臺大甚多,但是當國外同行佔5%的時候,兩家醫院平手。所以如果只在國內評比,臺大肯定是第一。這樣就給兩家醫院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臺大醫院應該思考在國外醫生眼裡,落後榮總的原因。榮總應該思考爲什麼在臺灣人民的眼裡,還是臺大第一。

(作者爲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