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對中華文化無知 如何爭取僑民?(童惠珍)
國立暨南大學,提前舉辦僑生春節聯歡會。(暨大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立委陳椒華。(摘自陳椒華臉書)
日前,時代力量前主席陳椒華立委,質疑東華大學所舉辦的僑生春節祭祖聯歡晚會,並對活動包括「全體人員肅穆祭祀」、「向歷代祖先鞠躬」等內容看成是凝聚中華民族意識、有文化統戰意義且將其形容爲戒嚴時期,在在彰顯陳立委對僑民教育的無知及個人島民心態自信不足!
身在國會殿堂的民意代表,無法將心比心接納這些辛苦留學在外的僑民子弟,只用狹隘的政治語言,不但影響僑委會一直以來努力招收僑生和各校師長照顧關懷日常學習生活的成果,更進一步的辜負與羞辱了許多默默在背後支持奉獻中華民國僑生教育的歸僑團體和公益人士。
臺灣和所有海外僑胞的連結溯源甚早,從中華民國在1912年成立後,緊接着國民政府就在1926年設立了僑務委員會,可以說是整個亞洲地區最早也最重視僑民的國家。早期於1940年創設僑民教育函授學校,採函授方式或設立僑生獎學金鼓勵僑民子弟返臺就學,成立華僑通訊社用來加強海外文宣及報導僑務新聞和國內消息,緊密連結臺灣跟海外僑民的關係。
所以,無論是僑生在臺灣就學期間所舉辦的春節祭祖,或是因應海外各國的特殊節日及宗教慶典,都是基於體恤外籍學生的思鄉情懷和文化活動,不但合於情理,也彰顯臺灣民主自由的大度包容。就好比我們一向推崇的美國民主,也是同樣尊重移民和移民的後代。
例如:每年3月17日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是愛爾蘭及歐洲最重要的文化宗教慶典,同樣在全美各地都舉行慶祝活動,美國無論各族裔的孩子們更是從小學開始都會在這一天穿着綠色衣服和裝扮到學校參與活動;每年5月是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傳統月,民衆同樣透過各式各樣的擺攤、遊行和集會活動來慶祝亞太裔美國人的成就和貢獻.在美國的各種文化,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的特徵,一方面也相互融合,這種文化大熔爐能量,也激盪出美國的高度科技創造和強大國力,這類活動不但行之有年,也從來不會有任何人出來質疑。
臺灣近年來國力削減,原爲亞洲四小龍之首,近年來東南亞各國紛紛急起直追,最大的原因就是,許多政治人物不明所以,爲反對而反對!沒有思考如何有效立法來幫助加強政策實行。反之,爲突顯個人知名度,造成校園不寧,認真的師長最好不作爲,以免被找麻煩或被人詬病,政治力介入校園自主與傳統,影響專業力判斷,更分散僑界的支持力量!導致國家如何富強?人民如何安康?
臺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這一羣善良知足的人民!我們希望走出臺灣,擁抱全球和世界作朋友,海外僑胞就是我們在海外第一線的親朋好友,爭取僑生來臺,攬才、育才、留才的同時,入鄉隨俗、慎終追遠、關懷僑生,絕對是對臺灣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作者爲第九屆僑選立法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