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從「抗中保臺」到「和平保臺」(施正鋒)

蔡英文總統在元旦談話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對中國疫情提供協助;加上準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選後提出「和平保臺」,可以看出未來大選基調將改弦更張。(中時資料照/劉宗龍攝)

蔡英文總統在元旦談話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對中國疫情提供協助;她同時也強調,戰爭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企盼以對話合作來共同促進區域的穩定發展爲目標。蔡總統特別指出,中國領導者習近平近日的新年賀詞提到「兩岸一家親」,「是用一個比較和緩的方式來表達」,頗有投桃報李的味道。由於民進黨在此番九合一地方選舉老生常談「抗中保臺」重挫,準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選後提出「和平保臺」,可以看出未來大選基調將改弦更張。

臺灣在《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二次大戰後盟軍交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國民黨在內戰挫敗渡海避秦。當年拿破崙席捲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中殖民地的紛紛獨立,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則是海外託孤,「中華民國到臺灣」比較像是後者,強調繼承中國歷史朝代遞嬗的正統。蔣介石誓言「反攻大陸」,蔣經國則調整爲「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雖言「國家的統一」,他的「中華民國在臺灣」其實是「兩個中國」。

中共一開頭把臺灣人等同於朝鮮人,毛澤東還誓言協助掙脫日本殖民的鐵鏈而獨立,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力統一」(武力解放、血洗臺灣)成爲臺灣人的夢魘。鄧小平主政開放以來,僅管強調韜光養晦,仍然高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的生聚教訓與胡錦濤的發奮圖強專注「和平崛起」。習近平雖有「中國夢」、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戰略安內攘外,看不出挑戰美國獨霸地位的企圖心,對臺灣訴諸「同屬中華民族」則是空谷足音。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因爲九一一恐攻聚焦中東及南亞,東亞儼然西線無戰事,等到歐巴馬倡議「重返亞洲」,中國已經悄然崛起。陳水扁上臺有「四不一沒有」、力邀胡錦濤「大膽喝茶」,甚至於有「各表一箇中國」的玄想,終究以「一邊一國」收場,也就是以「華人國家」自我定位。馬英九拿「九二共識」虛與委蛇,兩岸以經濟交流降低政治敵意,不過,難說究竟雙方是互補、互賴、或片面倚賴,終於有太陽花反服貿協議運動,蔡英文政權趁虛而入。

在商言商的川普反中,多次軍售臺灣;拜登反俄,軟索牽豬中國,視臺灣爲烏克蘭。由於「香港送中」,「一國兩制」被退貨,「習五條」的「同胞心靈契合」明日黃花,繞島軍演更加頻繁,二十大以後的具體政治方案還有待觀察。「抗中保臺」雖然幫助小英連任,地方選舉卻行不通,賴清德的「和平保臺」應運而生,然而究竟什麼是和平、及如何獲致和平,必須進一步說明,否則,由「親中愛臺」飛象過河,不要說對岸,連支持者都不免質疑選舉口號。

癥結在於中國把臺灣視爲必須收復的失土,當下民族主義凌駕社會主義,沒有一位領導者膽敢承擔歷史責任。話又說回來,臺灣異於港澳彈丸之地,軍演徒增反感、武取勢必兩敗俱傷。或曰,民主國家不打民主國家,弦外之音卻是想要推翻中共的「和平演變」。臺灣獨立推動者多半寄望美國的關愛眼神,不知不覺自我矮化而失去自主性。民族自決是普世價值,有志於臺獨工作者,至少要能說服中國人,臺獨對中國有什麼好處。

(作者爲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