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崩解蔡英文佈局的桃園大決戰(蔣德綱)

新黨外運動的民進黨創黨元老鄭寶清。(圖/記者蔣德綱拍攝)

2022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廝殺慘烈,臺北市長一役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三腳督,距離投票日最後一週難以避免選民「棄保」發酵;桃園市長此局更從國、民兩黨提名階段就風波不斷,民進黨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導致碩士學歷、黨提名資格遭撤銷,不得不陣前換將把立委鄭運鵬拉上火線,引發同樣爭取初選提名卻被排擠的創黨元老鄭寶清脫黨參選,拚喊「新黨外運動」直球對決,放眼桃園市長選舉張善政、鄭運鵬、鄭寶清、賴香伶的四腳督之局,在六都之中沒有最亂,只有更亂,堪稱六都唯一;再加上新竹市長之戰,沈慧虹、高虹安、林耕仁,尤其國民黨林耕仁痛擊民衆黨高虹安「人頭助理」事件,莫說「藍白合」無望,其外溢效應恐波及全臺選情。

幾乎可以這麼論斷,也可以大膽預下結論,如果民進黨丟失桃園市長,蔡英文、鄭文燦提名不當過程的爭議將會被外界放大,民進黨目前在地方執政僅7縣市再往下修的慘狀,兼任黨主席又提名大權一把抓的蔡總統,重蹈2018年敗選覆轍辭黨主席應在情理之中。果如此,那麼這次選舉對於臺灣政黨版圖的消長將有重大的影響,不可避免地牽動2024大選佈局。這也呼應先前許多政治觀察家所言「得桃園者得天下」之說。

桃園市是工商大縣,主要四組候選人雖各有擅場但選票高度重疊,在選制「相對多數當選」的前提下,最後投票結果,極可能創下史上最低勝選紀錄,也因此,更加劇四位候選人彼此的激烈競爭。有客家人族羣背景、又是土生土長在地人,再加上是民進黨創黨元老的鄭寶清,自從脫黨後火力直攻對手「中國鵬」鄭運鵬跑去中國大陸做生意,根本違反民進黨的臺灣價值;還直指現任市長鄭文燦快速累積財富號稱「鄭百億」,諸多市政建設大而無當、圖利建商「隻手遮天」、涉弊疑雲重重,哪還有「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創黨理念。

還有最引人質疑的是,鄭文燦兩任將屆,怎麼會有執政者沒有接班人規劃,遲遲推出的林智堅、鄭運鵬又爆出爭議問題一籮筐,同樣有這情況的基隆市長林右昌找了同屬正國會的蔡適應接棒,新竹市長林智堅把文官體系的副市長沈慧虹勸進加入民進黨,證諸鄭寶清所言種種,鄭文燦卸任後,桃園若不是民進黨勝選,能否安全下莊不無疑問,遑論其未來能否更上一層樓。

翻開桃園過去曾經輝煌的民主歷史,1977年爆發「中壢事件」,距離今天已是45年前舊事,沒有當年許信良向國民黨威權體制開第一槍,就不會有1979年高雄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可一般人對於民主聖地會聯想到宜蘭、嘉義、高雄,但鮮少憶及中壢事件的桃園,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桃園經過國、民兩黨執政後「地方利益」盤根錯節,從政治前輩呂秀蓮擔任縣長之後,桃園已離民主聖地的榮光愈來愈遠。

桃園市傳統藍綠的政黨票、閩客的族羣票、宗親票,隨着這幾年國、民兩黨執政牽扯太多地方利益,鐵票嚴重生鏽,鄭文燦主政期間收編國民黨農漁會系統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也造成桃園市是所有直轄市中藍綠纏鬥最膠着的區域的原因。即使鄭文燦個人擁有過人的「整合」條件之外,2014、2018兩次選舉分別以51%、53.46%得票率,擊敗國民黨吳志揚、陳學聖,全都是險勝。2016、2020年立委選舉,6個立委選區中藍綠輸贏差距3%以內的選區分別有4個、3個,桃園全境幾乎半壁江山陷入纏鬥,有些甚至輸贏票數還不到1000票。如今四組候選人陷入大亂鬥,彼此選票高度重疊的複雜因素,又在當選票數可望低空飛過的鼓舞下,「割喉割到斷」的棄保效應,已是六都選情最混沌難解之局。

這次鄭運鵬更被爆出「中國鵬」爭議,令人聯想到2006年底民進黨內爆發親中「11寇」案例,當時引發派系惡鬥,多名立委甚至未獲黨提名,然而,鄭運鵬敢「大膽西進」大陸做生意、爲專利權敢自承「中國臺灣」,民進黨黨中央卻不置一詞、態度曖昧,簡直是矇昧「全黨挺抄襲的」的翻版。一面打壓嘶喊重拾「清廉、勤政、愛鄉土」創黨理念的鄭寶清,一面加碼還要「全黨再挺親中『賣』臺的」的鄭運鵬,蒼白無力地喊着「抗中保臺」,民進黨支持者能不精神錯亂嗎?

2018年民進黨敗選,蔡英文辭黨主席意外引發獨派逼宮效應,2022年在桃園市極可能創下史上最低勝選紀錄的誘因下,四組候選人硬着頭皮執意險中求勝,鄭運鵬「中國鵬」無疑給了競選對手添加火力的良機,不僅自己政治前途堪憂,蔡英文民主威權體制控制下能全身而退?黑手主導桃園市長提名的現任市長鄭文燦的閣揆夢恐怕只是南柯一夢!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