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陪伴是最美的詩篇
《海街日記》是一部溫情洋溢、舒心可人的家庭片。鎌倉老屋門前季節幻變,落英蔥鬱金黃積雪。它雖然侘寂無聲,卻收納進少女們全部心思情緒。戀愛的羞赧失戀的嚎啕捨棄的遺憾,融化成姐妹間的依賴。發間的一枚櫻花瓣、屋檐下的一場雨、門框上的一個記號,都隨着光影變得生機盎然。海灘上的放肆,庭院裡的溫柔,房間內的鬆弛,終於懂得陪伴是最美的詩篇。
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在日本鎌倉外祖母遺留下來的屋子裡,居住着相依爲命的香田三姐妹,阿幸、佳乃與千佳。某天,她們突然收到了從15年前音信杳無的父親的死訊,早已印象模糊的兩個妹妹感受不到任何難過情緒,而大姐想到曾被拋棄仍無法原諒父親。盡最後義務去爲父親上香的三個人在葬禮上意外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小妹淺野鈴,發現她的親生母親、當初搶走父親的那女人早已過世,喪父後她也並未受繼母善待,已無依無靠。三個姐姐決定接納這個孩子,到鎌倉與她們一起生活...
影片以死亡作爲開始和結束,英文片名是我們的小妹妹,她缺席的父母從衆人的回憶描述中對比病故小飯店老闆娘的言行好像能感覺到他們的模樣,也就是一個人存在的印記與意義。從淺野鈴搬進到那座老房子,勾勒出家庭與親情的種種美好與不堪,這背後的許多辛酸往事全靠腦補,看得是有笑有淚。這部是枝裕和少有的改編作品說的還是他自己那些擅長的元素,沒享受過應有的童年各有特色的四姐妹穿着和服在院子裡放煙花的那一幕是全世界裡屬於日本電影獨有的時刻,她們努力生活的樣子根本看不夠啊。
首尾兩場葬禮和中間一場祭祀以對稱格局將鎌倉海邊小鎮人情風物透過生死四季輪迴的際遇寫就恬淡畫卷。依賴食譜與氣味傳承的祖輩記憶,對應着海洋暗指遠走的失職父母,老屋成爲陸地安居象徵,春華秋實夏蟬,花火與沙灘,風鈴脆響和神龕敲鳴緊扣文題製造不染塵埃的生活想象。未解的衝突被遲來的告解一一鬆綁,飲食男女的陳年糾葛和現世情債也被難言的隱秘心事壓在心底,緘默的文化印記註定了言不由衷。童年戛然而止的長姊戴上母親面具再難摘下,永爲孩童的幼妹屢屢跌撞卻總能歸巢,女性的大樹庇廕着我們,話音有止而意無盡。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第一次感到天地有大美,不在名山大川而在涓滴日常。四姐妹把寡淡的日子演繹得如此明媚動人,令我無比感動並心生嚮往。每個家庭都有它的幸與不幸,是枝裕和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差別。這一部教會了我一種平靜的生死觀,以及一種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方式。生活總是不如詩,但它依然可以成爲一首溫柔的歌。
一開始以爲是個《飲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兩部電影的三姐妹還真有點性格的對應性。但看到後來,我認爲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根本不是講家庭,而是講時間的綿延。外婆釀下的梅子酒、外公種下的梅子樹、外婆的咖喱魚餅、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貓食堂的竹莢魚菜譜、爸爸的沙丁魚蓋飯,人對於綿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於這些穿透了時間的味道、氣味。人都會長大、都會老去、都會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會成爲五十歲的老太婆,再溫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樓空的一天。但因爲我們還能感知到這種時間的綿延,所以人生纔沒那麼孤獨和冰冷。
這是一部關於失去、堅強和寬容的電影,平淡中見人生真諦。影片整體節奏有如呼吸般勻稱、輕鬆、舉重若輕,很細微柔軟,又包含萬千: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缺失、脆弱、消弭、嘗試、化解,通過儀式般的日常生活告訴你,無論人們多麼的努力的溝通,背後仍是情感無法訴說的神秘之域,因他人的存在,個體終究無依。影片也有種散焦的朦朧之感,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王老師說的,人生不如意是常態,櫻花盛開,梅雨時節,蟬鳴聲聲,亦是常態。願所有的美都能長久,特別是你堅強的笑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