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仔條與米酵菌酸之謎! 採樣食材0檢出!寶林案陷膠着

臺北市寶林茶室爆發的食物中毒事件,已確定致病原是米酵菌酸。(羅永銘攝)

數位民衆因到寶林茶室吃炒粿條,事後爆出中毒情況,造成2死、5重症及在一般病房治療個案目前共21例;現重症病患與死者都被驗出體內有「米酵菌酸」,研判因此造成中毒且與所吃粿條關係不小。但衛福部公佈最新檢驗結果,粿條供應商及事後在寶林茶室採檢粿條都無「米酵菌酸」,那麼這個毒素從何而來?陷人謎團。檢警與衛福部都表示,會持續對食材、環境、烹調過程、進貨存放細節及經營糾紛等各項進行調查,來釐清這起食安事件的緣由。

臺北市政府已公佈,3月17日至25日曾在寶林用餐的消費紀錄共91筆,若有消費者事後身體不適,請儘速通報。而據網友整理、臺北市議員遊淑慧也非常疑惑,19日2起、21日3起、22日4起、23日3起,直到24日市府獲通報前往稽查,26日勒令寶林停業,這期間只有20日目前沒有狀況,原因爲何?另《東森新聞》29日報導,3月20日當天「寶林茶室」有7人點炒粿條,也就是說這天有人去用餐,但至今沒人反映有問題,到底當天和其它他天有什麼不同?遊淑慧也籲檢警快查3/20的班表、操作流程與器具、食材等,與前後幾天的差異。

在相關檢驗方面,衛福部29日已完成含死亡與重症在內共8例個案檢驗,全是「米酵菌酸」陽性。並針對現場採樣的食材,先完成粿條、香蘭葉果汁、米粉這些檢驗,結果都是陰性,沒有檢出「米酵菌酸」及其他毒物或農藥。 惟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仍認爲該店相關粿條仍有嫌疑,只是可能因都被客人食用完畢,如今存留的沒問題而已。

在辦案進度方面,檢警28日指揮警方依涉嫌人身分約談25歲越南籍的胡姓代班廚師到案,以瞭解整個食材烹煮過程及進貨等細節,胡姓廚師接受檢警偵訊時,供稱自己料理的程序並沒有問題,食材則是由店長等人負責叫貨;29日再次傳喚負責人及店長比對說詞,同時釐清周姓廚師出國原因和在餐廳工作情形。

至今,全案指向從未在臺灣致死的「米酵菌酸」,那麼罪魁禍首「炒粿條」,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只是食材爲何遭毒素污染?現在還傳出寶林茶室積欠員工薪資、老闆負債等傳聞,連租約即將到期,也被懷疑是不是清庫存清出問題。案件將考驗着檢警的辦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