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海危機下的海上運輸與地區安全(蔡鎤銘)

(圖/截圖自Maritime Traffic網站)

引言

隨着臺海局勢的緊張,關於中國大陸是否會在520後舉行對臺軍演的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根據國安局長蔡明彥在5月1日的表態,他指出從6月到11月是中國例行軍演的季節,因此國安局關注着中國是否會以此爲藉口進一步加強對臺壓力。蔡明彥還強調了中國對臺的戰備警戒已呈現出新的形態,今年首次在臺海周邊進行了夜間戰備巡航,並進行了3次實施,同時還引入了空中加油機以延長空中武力持續時間。此外,聯合戰備巡航還開始動用其他軍艦,包括登陸艦和掃雷艦,這些新的舉動值得引起重視。另據中央社報導,鄰國的日本在今年1月及4月,也曾假定臺灣有事恐會遭到波及的九州鹿兒島及沖繩分別舉行模擬演習,並要求各縣提出居民疏散至九州8個縣的交通及收容計劃。

本文擬就臺海危機下海上運輸與地區安全的問題做一探討,以期讓大家瞭解臺海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兩岸的貿易史

在歷史上,海峽兩岸間的海上貿易自古以來就扮演着關鍵的角色。根據臺灣安鬱方面的貿易統計,自1991年7月開始,兩岸貿易被納入統計。然而,在此之前,兩岸貿易是通過先出口到香港,然後再從香港重新出口到兩岸各自的貿易,即間接貿易。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海上貿易限制於外國船舶公司擁有的外國船籍的定期船,且僅在經過第三國的情況下,臺灣政府才承認從中國大陸進口貨物。直到2008年12月,「三通」問題才解禁,使兩岸之間的直接運輸成爲可能。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海上貿易一直是兩岸間經濟聯繫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在中國大陸到臺灣的入港貨物量約爲從臺灣到中國大陸的出港貨物量的兩倍左右得到了明顯體現。例如,根據最近的數據,2022年中國大陸到臺灣的入港貨物量約爲2000萬噸,而從臺灣到中國大陸的出港貨物量爲807萬噸,突顯了海上貿易在兩岸經濟往來中的重要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東亞地區的海上運輸活動愈發頻繁。東亞地區是世界上海上運輸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2021年爲例,中國大陸港口占據了世界港口吞吐量前20位港口中的10個,而韓國有2個。考慮到前50個港口中有20個位於東亞地區,可以說在東亞地區,海上運輸活動十分活躍。

特別是在貨櫃處理方面,東亞地區的表現更加突出。以2022年爲例,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處理國,處理量約爲2.69億標準貨櫃(TEU),遠遠領先其他國家。在其他東亞國家/地區中,韓國、日本、香港和臺灣的貨櫃處理量也呈現出穩步成長的趨勢,顯示出該地區海上運輸活動的蓬勃發展。

通過分析Maritime Traffic提供的實時船舶位置資訊,可以清晰地看到,許多船舶穿行於臺灣周邊海域,顯示出該地區海上運輸活動的繁忙程度。同時,沿着中國大陸海岸線也有大量船舶運行,這些船舶主要爲中國內地運輸提供支持,進一步突顯了臺灣海峽在中國大陸海上運輸中的關鍵地位。

海上貿易動盪與混亂

如果臺灣陷入危機,海上貿易航線的變動和船舶避開臺灣海域可能導致海上運輸的混亂局勢。這種混亂不僅可能影響到兩岸間的海上貿易,還可能對東亞地區的整體海上運輸網路產生潛在影響。舉例來說,2014年9月香港「雨傘運動」爆發時,一些船舶公司不得不緊急停航或調整航線,導致貨物運輸受阻,船舶排隊等待在外海,對香港的貨物進出口貿易造成了嚴重影響。可以預見,如果臺灣發生類似的危機,海上運輸可能面臨更加嚴重的挑戰和困境。

特別是,一旦海上貿易航線發生變動,可能導致航線變得更加曲折、運輸時間延長,甚至需要繞道抵達目的地,從而增加運輸成本。對於那些依賴海上貿易的產業和企業而言,這將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此外,由於船舶數量和貨物運輸需求持續增加,海上運輸網路的容量可能受到嚴重挑戰,導致貨物運輸的延誤和擁擠情況加劇。這種延誤和擁擠可能影響整個供應鏈,對區域內各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海上運輸的混亂可能引發安全隱患。在航線變動和船舶避開臺灣海域的情況下,船舶可能面臨更多的航行挑戰和風險,例如頻繁的交通擁堵、惡劣天氣下的航行條件、船舶碰撞等。這可能加劇船舶航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而對船員和貨物安全構成更大威脅。

對中國大陸物流和經濟的影響

如果臺灣陷入危機,將對中國大陸內地的物流和經濟產生極其嚴重的廣泛影響。首先,臺灣是中國大陸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極其頻繁。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臺灣是中國大陸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總額約爲6000億美元。如果臺灣陷入危機,可能導致兩岸貿易中斷或受阻,對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對那些依賴臺灣供應鏈的產業和企業而言,可能面臨原材料短缺、生產中斷等嚴峻問題,對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和出口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

其次,臺灣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其海域內捕撈的漁船數量衆多,其漁業產值在中國大陸漁業總產值中佔據相當比重。如果臺灣發生危機,可能導致漁船無法進入臺灣海域捕撈,從而嚴重影響到漁業的正常運作。這將不僅對中國大陸的漁業產生影響,還可能導致漁民生計問題,進而引發社會穩定性的極大擔憂。

此外,臺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年吸引了大量中國內地遊客前往觀光旅遊。如果臺灣陷入危機,可能導致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進而影響到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運營。這將不僅對中國大陸的服務業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影響就業和經濟成長。

臺灣海峽封鎖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設定的第一列島鏈和第二列島鏈是中國大陸極具戰略性的軍事佈局,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周邊海域的掌控和防衛。第一列島鏈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島嶼和海域,覆蓋了中國大陸周邊海域的關鍵航道和戰略要地,其中包括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等。第二列島鏈則進一步擴展了中國大陸的海洋戰略範圍,包括更遠的海域和島嶼。

這些島鏈的設置可能導致在臺灣陷入危機時,中國大陸採取封鎖臺灣海峽的行動。封鎖臺灣海峽將對臺灣的海上運輸和港口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進而對臺灣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具體來說,封鎖臺灣海峽將阻止外國船舶和軍艦進入臺灣周邊海域,限制臺灣的國際交流和貿易往來,從而使臺灣的經濟活動陷入癱瘓。此外,封鎖臺灣海峽還將對臺灣的防衛和國家安全構成極其嚴重的威脅,可能引發更加激烈的軍事衝突和地區緊張局勢。

同時,這樣的封鎖行動也將波及同樣位於第一島鏈上的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海上通道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可能導致貿易中斷、運輸困難等問題,進而對其民生、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猶如2024年4月16日在日本舉辦的農林中央研究所論壇「糧食安全與意外情況應對 - 緊急情況下的準備和法律化」的議題中,與會學者對其糧食自給率是否足夠應付戰亂長期封鎖的擔憂。此外,封鎖行動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地區緊張,進一步擴大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根據軍事分析,中國大陸有能力在必要時封鎖臺灣海峽,採取各種措施來掌控海上航道。這可能包括設置海上封鎖線、部署軍艦和飛機、加強監視和巡邏等措施,以確保對臺灣海峽的實際控制。這樣的封鎖行動可能會對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產生深遠的影響,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反應。

因此,中國大陸設定的第一列島鏈和第二列島鏈,以及可能的封鎖臺灣海峽行動,都是當前東亞地區安全局勢極其嚴峻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需要各方保持高度警惕,加強對地區安全的監控和管控,以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實現。

結語

臺灣發生危機可能不僅對兩岸海上運輸造成影響,還可能波及到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回顧歷史事件可以提供一些參考。舉例來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雖然源於美國次貸危機,但迅速波及到全球各地,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樣地,臺灣危機可能引發地區緊張局勢,降低投資者信心,導致國際貿易中斷,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根據歷史數據,臺灣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往往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例如,1996年中國大陸在臺灣海峽進行導彈演習,企圖影響臺灣總統選舉,引發了美國派遣航母艦隊到臺灣海峽附近的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擔憂。這一事件導致亞洲股市的震盪和投資者對亞洲地區的擔憂情緒加劇,表現在亞洲金融市場的波動和資金流動性的緊張上。

此外,臺灣是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之一,其穩定與發展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至關重要。一旦發生臺灣危機,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生產停滯、產品短缺,進而影響到全球電子產品市場和相關產業的運轉。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高度依賴亞洲地區的情況下,臺灣危機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更爲深遠的影響。

因此,臺灣危機可能不僅對兩岸之間的海上運輸產生影響,還可能波及到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這需要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和重視,各方應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