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ETF爆紅後,信用債ETF登場,2025年債牛能否延續
2024年是中國債市表現亮眼的一年。放眼全球,中國國債的收益幾乎跑贏所有全球大類資產。長債以其高彈性的槓桿屬性受到追捧,30年國債ETF首次問世後就被搶購,全年累計漲幅接近25%。
在這一背景下,被動投資的風顯然已從股市吹入了債市,除了國債ETF,信用債ETF也進入視野。有業內人士認爲,信用債ETF的平均久期不到3年,部分希望捕捉久期的投資者可能仍更青睞30年國債ETF。此外,儘管AAA評級的信用債資質好,但可能在流動性方面並不如利率債。不過,多位基金、理財子公司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利率債快速走強後,目前仍可以把握信用債價格“補漲”的機會。
長債ETF走紅後信用債ETF登場
在債市樂觀行情的加持下,近年來債券指數基金經歷了蓬勃發展,2024年無疑是大年。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債券指數基金總規模10180億(包含可轉債ETF),突破萬億大關。從投資品種看,債券指數基金由綜合債、利率債、信用債、同業存單、可轉債五大券種類型組成。從運作模式看,可分爲債券ETF和場外指數基金。
目前,場外指數基金佔主導,而債券ETF規模較小,但發展迅速。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場外指數基金總規模8809億,佔比86.5%。債券ETF數量較少(僅20只),規模體量不大(總規模1371億,佔比13.5%),但相比2023年底,債券ETF規模增速70%,顯著快於債券指數基金規模增速(31%)。
2024年上半年最炙手可熱的品種無疑是30年國債ETF,債市樂觀行情下長端利率加速下行,30年國債收益率從同年初的近3%降至如今的1.9%區間。當前,30年期國債指數基金全市場只有2只產品,且都爲ETF形式運作。
ETF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樣在證券市場進行交易,具有高透明度、低費率、稅收優勢等特點,工具屬性突出。相比之下,傳統的指數基金主要是通過基金公司或者第三方銷售平臺進行申贖,價格是按照基金當日收盤後的淨值來計算的。
由於流動性更好的利率債收益率快速下行,目前各界更希望把握收益率仍具“補降”潛力的信用債。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提及,信用品種行情滯後,信用利差進一步走闊,價值凸顯。從2025年供求角度看,中高等級的信用債也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在此背景下,信用債ETF也隨之誕生。據悉,首批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ETF產品本週已經獲批,隨着利率債收益率大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跌入1.7%,長債已經定價了 30BP(基點)以上的降息空間,因而信用債的機遇受到關注。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張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信用債指數基金髮展空間較爲廣闊,存量信用債指數基金只數較少。隨着中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下降,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或更加有限,指數基金費率優勢和工具屬性或將更有吸引力。
近期推出的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跟蹤基準爲深做市信用債(921128),指數樣本券是深交所基準做市債券清單範圍內的公司債、企業債。基準做市債券是由交易所選擇,符合主體或債項評級AAA,存續規模大於15億元(科創、綠色、民營企業等國家鼓勵方向債券規模下調至10億元),剩餘期限大於3個月半年的公募公司債,不包含可轉債、可交債。據悉,和普通中高等級信用債相比,基準做市債券的發行量更大,門檻更高,同時流動性更好。
事實上,海外的債券ETF在整體ETF中佔據了不小的比例,但中國的佔比相對較低(目前在10%左右),相比成熟市場(美國40%的債基爲被動投資)有較大提升空間。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國全市場僅有20只債券ETF,最新規模超1300億,相較債券指數基金佔比(13.5%)偏低。張磊對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爲一是債券ETF起步發展較晚,產品數量較少。此外,債券市場主要以銀行間市場爲主,交易所債券佔比相對較低。
不過,他也認爲,近年來,交易所債券持續擴容,爲債券ETF發展提供了空間。投資者對於債券ETF的接受度也逐步提高。2024年債券ETF的規模增長顯著快於債券指數基金。個人客戶也在逐步認識和配置債券ETF。隨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推廣,以及交易所債券市場活躍度的提升,預計市場佈局債券ETF的熱情有望相應改善。
新年債市樂觀行情仍有望延續
經歷了2024年的大漲,2025年機構普遍認爲債券市場趨勢仍有望持續,除了利率債,中高等級信用債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張磊對記者表示,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名義增速與資本回報下行,低通脹背景下實際利率偏高,債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從國際比較看,國內實際利率高於大部分國家,因此國內債券利率相對偏高而非偏低。此外,工業品價格仍有下行壓力、通脹處於低位。而實際利率偏高的情況下,未來名義利率需要比通脹下行的速度更快,才能夠壓低實際利率。
近期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轉向 “適度寬鬆”。財政方面,強調“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超常規”的逆週期調節,政策面基調整體利多債市。
中信建投方面提及,在當前政策基調下,2025年一季度有望適時降準降息,債券收益率可能走低。
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鬆亦對記者稱,在基準情形下,2025年有2次降準、2次降息。參考過往經驗,歷次降息時點均出現在社融和樓市走弱時期。
降準降息的必要性也取決於CPI和PPI的走勢。他分析稱,2025年食品(豬價)和能源(油)對CPI支撐減弱,CPI走勢取決於政策能否拉昇居民需求,推動核心CPI企穩。同時,2025年PPI的轉正則需要地產需求政策和新興產業供給政策共同發力。歷史上,帶動PPI轉正的主要行業集中在上游資源品行業。出口鏈相關行業的回暖雖然能在一段時間內帶動PPI上行,但內需修復(尤其是地產產業鏈的修復)是決定PPI能否回升的關鍵。
多位交易員對記者提及,當前債市可能的風險在於短期上漲過快,預期和機構搶跑行爲過於一致,市場波動幅度可能加大。但短期波動並不改變債市趨勢,回調可能是較好的買入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