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等理財產品仍吸引資金關注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葉峰

上週,央行公佈了5月份社融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結果來看,存量391.93萬億元的規模是同比上升的,但其中的政府債及票據融資佔了大頭,疊加5月M1同比下降4.2%的數據來看,國債等理財產品等中長期產品依然吸引着資金的關注。

央行公佈最新社融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週五,央行公佈了最新的5月份社融數據,雖然總體數據同比增加,但其中主力增長的部分恰與目前剪刀差擴大的現象形成對應,在業內看來需謹慎看待。

首先,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1.85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餘額64.68萬億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前五個月淨投放現金3618億元。

其次,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91.93萬億元,同比增長8.4%。但其中,5月政府債發行放量及票據融資同比多增是支撐社融及信貸表現的主要原因。企業債券餘額爲31.84萬億元,同比增長1.9%;政府債券餘額爲7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爲11.54萬億元,同比增長4.6%。

對應來看,社融數據總量表現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但結構上仍存在超預期表現,存款搬家下M1降幅大幅走闊、政府債發行放量企業融資需求仍顯低迷、居民信貸全面少增,均反映出社會需求仍有待修復。

分析原因來看,M1反映的是現實購買力,相當於活期存款,也就是個人及企業用於靈活開支的錢。M2雖然增加,但其代表的是類似定期存款的沉澱資本,兩項數據增量比值差距的增大,意味着新增的貨幣並沒有進入流通領域。

反觀發債端卻頻頻上新,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近期大量的債券發行見諸報端,尤其是國債類資產,但不可否認的是,短期內這類型資產依然會將更多的靈活資金變爲沉澱資本,不過中長期看,依然是會反哺實體經濟,爲更多融資方提供資金解決方案,助力經濟回暖復甦。

新發國債顯著低於估值

前述金融數據的分析,無外乎得出一個結論,簡單來說,就是社會的新增沉澱資金佔比不斷增加,而靈活的資金也在不斷地向沉澱資金轉移,而後者的去處恰恰是那些有着固收特徵的領域,債市尤爲明顯。

上週,一級市場當中利率債合計發行21只,發行規模5974億元。其中,國債發行5只、4890億元,政金債發行16只、1080億元,地方債發行12只、530億元。上週國債發行利率均低於二級市場,週五發行的5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利率2.53%,顯著低於估值。

也就是說,特別國債這種資產的發行票面利率雖然較低,但已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債券卻交易火熱,但也有資金出逃的情況存在,即前述場內利率甚至出現高於發行利率的情況,意味着場內有不少資金在拋售資產。

這也反映出市場的風險偏好在減弱,不過就各類型債券基金的收益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的表現依然領先其他類型。Wind統計顯示,上週中長期純債基金當中的頭部業績產品中,有的漲超4%,如圓信永豐興瑞6個月錄得4.344%,整體行業的周收益率中位數也在0.0692%,在各類型純債基金當中領先。

對於接下來的配置建議,機構普遍認爲,短期內利率中樞偏穩或爲常態,整體“逢高配,逢低減”策略適配度仍然較高。結合金融時報多次發文來看,債市收益率暫不具備繼續大幅下行的基礎。

浙商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6月下旬債市在“資產荒”邏輯下亦暫不具備趨勢性變化的基礎,關注稅期走款、6月下旬理財回表及季末影響下可能帶來資金利率小幅走高對短端的影響,長端則需重點關注政府債發行放量及債市情緒的變化,總體逢高配置仍爲優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