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無人機亮相 巡飛彈成亮點

騰雲無人機2月在花蓮空軍基地測試時,衝出跑道受損。中科院昨表示,因工程師程式編建時輸錯參數,現已改正,很快能復飛。(鄧博仁攝)

中科院14日公佈3款攻擊型無人機,包括首次亮相的「臺版彈簧刀」巡飛彈無人機(見圖左),其攻擊距離超過10公里、滯空約15分鐘。(鄧博仁攝)

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中科院14日對外展示9款已量產及研發中的無人機,其中有臺版「彈簧刀」之稱的巡飛彈無人機系統首次亮相,輕便易攜、能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是近程精準打擊重要武器。

中科院昨於臺中航空所辦理「我國軍用軍規無人機發展與應用」成果記者會,展出已量產的銳鳶一型無人機、紅雀二型無人機、戰術進程無人機以及劍降反輻射無人機。

另外,紅雀三型、銳鳶二型、騰雲等3型偵搜型無人機,以及巡飛彈、衛星定位攻擊、目標影像攻擊等3型攻擊無人機,計有5款、6型無人機則在研發測試中。其中,巡飛彈無人機系統與美製「彈簧刀」自殺式無人機類似,整體包含摺疊翼無人機、發射筒、操控器,體積輕便可收納於戰術揹包,讓單兵攜行。起飛前,人員可先行規畫任務,由無人機自主巡航至目標區,再利用前方的EO/IR(可見光/紅外線)酬載進行影像辨識、追蹤,最後單兵操作進行俯衝攻擊。

巡飛彈無人機導控距離逾10公里,滯空時間大於15分鐘,具備跳頻抗干擾能力,前方裝載的高爆彈頭具備感炸模式,主要用於近程打擊。由於體積小、噪音低,不易被敵方發現,可攻擊高威脅、高價值人車等目標,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稱其爲「大型飛行手榴彈」。

齊立平說,軍用無人機區分爲「軍用商規」與「軍用軍規」兩類發展,商規爲運用民間現有技術能量生產製造,軍規則由中科院規畫、研製。齊立平強調,中科院將深化無人機技術,以發展偵打一體及戰略型無人機爲重點,並依政府無人機產業推動政策,將成熟技術與產能釋放給民間,共同打造「無人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