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對陸曝險佔比22.1% 創新低

國銀淨值持續上升,但對陸曝險金額逐季在減少,國銀大陸曝險佔淨值比率在去年第一季還有25.6%,到去年底下降到22.7%,今年第一季持續下降到22.1%,創下金管會從2013年有統計以來的新低紀錄,佔比近一年下降3.5個百點,顯示銀行業已陸續抽銀根,降低授信、投資的部位。

依照金管會規定,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以淨值的1倍爲限,過去國銀西進的極盛巔峰時期,就有國銀超過淨值80%而被金管會盯上,但至今年3月底,佔比超過5成以上的銀行僅剩一家。據銀行局統計,至3月底大陸曝險金額在淨值5成以上的是中信銀行,對大陸曝險金額佔淨值比66%,曝險金額2,080億元,較去年第一季的佔比59%、曝險金額1,788億元,雙雙呈現上揚。

統計至3月底,排名第二至第五是凱基銀行的45%、國泰世華銀行41%,永豐銀行的40%、臺新銀行爲38%。

中信銀行日前在法說會上說明,中信銀在大陸沒有子行,因國銀對陸曝險的計算,子行只算入投資金額,但不計入放款金額,因此相對於在大陸以子行爲主要營運策略的其他銀行來說,在這樣的計算方式下,中信銀纔會相對曝險比率高。

金管會今年也將啓動國銀大陸分行海外金檢,主要鎖定二種銀行,一是營運風險較高的、二是對高風險產業放款較集中的銀行,包括不動產業及受到當地政府或政策上影響的產業,也會被歸類爲高風險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