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經濟建言 如今重返政壇

習近平(圖左)和李克強(圖右)向記者揮手致意。圖/中新社

李克強掌舵國務院的經濟政策可說「平穩,但直指難題」,任內十年從政成果可從三階段來看,從接任初期的簡政放權與推動新經濟成發展動能、中期的內外環境挑戰,至任內後期,李克強僅能最後獻策,設法呼籲外界關注消費與收入大議題。但實權逐步削減,使他有志難伸。

大陸領導層官員須具備兩個地方的一把手歷練,李克強主政遼寧時表示,偏好以用電量、鐵路貨運量、新增銀行貸款來觀察經濟運行,才能擠出數據水分,此後上述指標被經濟學人稱爲「克強指數」,發現確能準確反映大陸經濟。

外界還歸納其市場經濟作爲形成「李克強經濟學」一詞,主要精神包括不推動刺激政策,縮減國家主導投資、降低債務並去槓桿、推行結構性改革等。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則認爲,經濟改革、轉換政府職能、放開市場是該經濟學的主軸。

「克強指數」、「李克強經濟學」象徵外界對李克強經濟才幹的肯定,他在2013年上任就備受市場期待。因2008年金融危機後,前總理溫家寶領導副總理李克強實施人民幣(下同)4兆元投資計劃挽救經濟,雖緩解短期衝擊,但衍生產能過剩、民間投資浮濫等問題。此前大陸經濟成長率多以雙位數狂飆,但2012年經濟增速從逾9%驟降至不足8%,反映經濟體質隱憂。該背景讓市場派「李克強經濟學」上臺後有十足施展空間。

對民營經濟主張 傳與習產生差異

在政策調節下,大陸經濟增速穩步過度至約6.5%,沉穩平實走過第一任期。但第二任期,習李兩人經濟理念差異逐漸顯現,其特徵之一爲對民營經濟的看法。2020年底大陸官方開始嚴厲整頓民企,習近平指出,要規範數位經濟發展,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

另外,2020年6月疫情期間,李克強考察山東時高度讚揚「地攤經濟」能創造就業崗位,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引發社會討論,但官煤很快就批評地攤經濟不適合城市。

直到2023年初大陸疫情解封,欲重新欲提振經濟與拉攏民企時,李克強黯然結束最後任期。但事後看來,疫情時所提「地攤經濟」與「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猶如最後獻策,影響當前大陸政府促消費大方針。

此外,中國經濟在解封后復甦不如預期,對外面臨歐美國家打壓制裁,其過往建言又重返政壇。今年7月大陸發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1條,重新肯定民企貢獻;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開始允許民衆擺攤,解決就業問題並活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