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成立 盼擴大健全花東縱谷生態廊道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推動及營造友善生物環境,今年將前身爲光復工作站的閒置空間整頓爲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作爲和農友跟消費者溝通的平臺,盼能串連花東縱谷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羅亦晽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推動及營造友善生物環境,今年將前身爲光復工作站的閒置空間整頓爲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作爲和農友跟消費者溝通的平臺,盼能串連花東縱谷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羅亦晽攝)

在花蓮鳳林鎮投入綠色保育近20年的農友黃日春分享採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方式經營農田的心得。(羅亦晽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推動及營造友善生物環境,近年積極在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打造生態廊道,今年也將前身爲光復工作站的閒置空間整頓爲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作爲和農友跟消費者溝通的平臺,盼能借此串連花東縱谷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健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森林生態系統。

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表示,光復鄉是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的分水嶺,在花東縱谷屬地勢較高的地區,該鄉面積約1250公頃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肩負串連中央山脈跟海岸山脈森林生態廊道的重要角色。

他接着說,兩座山脈間有一段農田生態系統,這些農耕若能達到友善生產,其交織而成的網絡就可達成森川裡的結合,生物找到適合區位,就可發展完整的食物鏈及生物網絡,野生動物也就可以一路暢通無阻的從中央山脈走到海岸山脈。

花蓮分署爲擴大花東縱谷森林生態廊道,利用迄今已有半世紀屋齡的舊有光復工作站空間,打造「綠向集~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今天揭牌啓用,並開展「織.綠網」展覽,呈現光復及周邊地區有機、綠色保育與友善耕作農業階段性成果,讓其他農友與民衆更加認識花蓮國土綠網現在及未來的目標,加深與土地的連結與情感。

黃羣策說明綠向集未來願景,綠代表「生態,永續」,向代表「嚮往,指引方向」,集代表「空間,平臺」,整體意涵即爲「引領討論達成生態永續的空間平臺」。

他說,農業生態系統屬陸地森林生態第二大系統,如照顧妥善,整體的生態網絡就會好,因此,綠向集未來將有3個功能,第1是作爲解決從事友善生產農友問題的溝通平臺;第2則是肩負對外溝通的橋樑,讓民衆瞭解友善生產對環境與生態網絡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前往採購相關生產;第3則是作爲當地青年地方創生的基地,用好的故事與兼顧生態環境的友善農法,讓年輕人願意留下來。

投入綠色保育近20年的農友黃日春說,該農地在鳳林,面積約1.49公頃,2006年開始運作便採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方式經營,除蝴蝶、昆蟲可生存,鳥類也愈來愈多,去年底還配合花蓮縣野鳥協會在田區搭建支架供黑翅鳶站立,並裝設相機近距離觀察其活動。

黃日春分享,經初步調查,每年平均駐足田區的鳥類約50種、蝴蝶超過80種,昆蟲則難以估算,希望能透過友善耕作方式,對生態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