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搶頭香蓋頂山太陽能電廠 李長庚曝背後感人故事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國泰金控提供)

全臺首宗金融業結合公益蓋太陽能光電廠、再回購供電的「再生能源轉供購電(PPA)」合作案出現!國泰金控總經李長庚22日宣佈,由國泰攜手十個策略夥伴、歷時三年完成的臺南七股頂山社區「後港國小頂山分校」太陽能電廠將於2021年12月底設備完工,該電廠發的綠電將由國泰人壽購回自用,購電費用也將回饋至頂山社區的銀髮族,成功完成綠能公益模式創舉。

李長庚指出,國泰世華銀開始做太陽光電融資專案緣自2011年時有個廠商來找他,說想在休耕土地上蓋一間太陽能電廠,但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承作,這個廠商希望上面作太陽能板,中間做有機耕作,下面是養殖,這讓李長庚很感動。

李長庚分析,臺灣可耕種地大概86萬公頃,但真正有在耕作的只有25、26萬公頃,大概有60萬公頃是休耕廢耕的,農委會每年補助休耕廢耕有好幾百億的預算,如果有機會去翻轉農村,讓臺灣有乾淨的能源,又可以種有機蔬菜與有機養殖,土地作三層運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可以回到故鄉工作,這種影像纔是小時候成長的記憶。

李長庚回想起,以前在嘉義當兵,沒有來過七股,當時有本小說是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才知道說東石布袋一帶晚上有月光的時候,走在路上往前後左右看真的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地面上都是月亮(的倒影),這是他第一次看過這樣的景象,而今天來到頂山讓他想起當時常常到東石布袋看月亮的感覺。

李長庚也說,自己是莊腳囝仔(鄉下小孩),故鄉在南投,頂山跟回到故鄉的感覺很像,因爲人口外移的關係有很多老人家,回到故鄉婚喪喜慶也都是老人家與小孩,這種感覺很熟悉。

李長庚說,頂山案場是國泰投資的融資案中很小的案場,但這個案子與過去商業考慮的案例很不同,所以他還是要親自跑一趟,因爲意義非凡。這是第一個企業能做對偏鄉發展有幫助的事,意義深重,另外,這個案子雖小卻走了三年時間,有十幾個策略夥伴,才能讓這麼小的案子成功,透過新的機制、創生的機會讓偏鄉的生命力回來是最有意義的事。

李長庚指出,國泰世華銀研究過,臺灣的日照時數苗栗以南絕對夠,十年前在做的時候,賣給臺電一度八塊錢,現在大概是五塊多,算一算整個現金流是足夠的,國泰世華從那時候開始作太陽能光電融資案,前面幾年國泰世華太陽光電的市佔率是百分之百,後來創投也開始投資太陽能光電廠,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都開始陸續投資太陽能光電廠與綠能,就臺灣的綠能來說,國泰金控全體總動員在建置臺灣的綠色能源,這是一個趨勢。

李長庚指出,綠能是減少碳排最有效的辦法,國泰金控也在今年宣佈2030年全臺灣七百多個據點百分之百使用綠電,2050年希望除了國泰之外,國泰的投資、融資與放款的對象百分之百達到碳中和/零碳排。

李長庚指出,國泰「大腹翁小腹婆」減重競賽截至目前已舉辦7屆,透過競賽鼓勵員工減重,「每減1公斤公司捐1百元蓋太陽能板」7年下來吸引超過7萬人次的員工、眷屬、客戶參與,累計減重超過12萬公斤,其獨特的創新模式促成「員工減重、大地減碳、社會共榮」多贏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