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要民俗「口湖牽水狀」疫後擴大舉行 張麗善挑飯擔宣佈開跑

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系列活動,由雲林縣長張麗善(右四)挑飯擔宣佈起跑。(張朝欣攝)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疫後擴大登場。(張朝欣攝)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系列活動因疫情影響,前年停辦、去年縮小規模,今年疫情退散,在金湖、蚶仔寮、下寮仔3座萬善爺廟共同努力下復辦,18日於金湖萬善爺廟舉行記者會,宣佈將於本月24、25日盛大展開,藉由百餘年前水難事件,提醒後人緬懷先人的同時,更要重視災難的防範。

「口湖牽水狀」民俗祭典,源於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初6,雲林沿海大雨不停,初7忽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口湖、四湖地區數千人性命,後人爲拔度亡靈、緬懷先人,每年農曆6月7、8日於口湖鄉、四湖鄉舉行「牽水狀」、「挑飯擔祭祖靈」等儀式。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牽水狀儀式是1項體現在地文化、集體記憶與追思先人的重要民俗,每年由口湖鄉、四湖鄉的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下寮仔萬善爺廟共同主辦,科儀內容包括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排狀、牽狀、倒狀、燒狀、追思會與萬人冢點燈等。

張麗善說,牽水狀在2008年登錄爲雲林縣民俗,2010年獲中央肯定爲國家級重要民俗,縣府持續透過與地方合作進行教育推廣,讓這項民俗文化永續傳承,歡迎大家共襄盛舉,一起來體驗雲林海邊的夏日民俗祭典,同時也透過這項重要民俗,思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共生議題。

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牽水狀活動呈現慎終追遠、敬畏天地的信仰,今年將於本月24、25日盛大舉行,爲保存與傳承,縣府去年完成1套「口湖牽水狀教案」,提供給口湖、四湖22所國小師生使用,透過這套教具,讓學生成爲文化推廣的種子,也讓牽水狀民俗傳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