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宏觀政策有充足空間,可爲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1月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介紹2024年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就當前經濟形勢及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等迴應記者提問。

袁達表示,從近期的月度數據和高頻指標看,隨着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加快落地見效,特別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後,市場預期有效提振,經濟運行明顯回升。

一是發展向好勢頭增強。工業增長加快,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月快0.1個百分點。服務業較快增長,11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1%。企業預期有所改善,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連續3個月保持擴張態勢。

二是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產業加快轉型升級,11月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8%、7.6%,均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新產品增速較快,11月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29.3%、51.1%。綠色轉型深入推進,截至11月末風電、光伏裝機合計達13.1億千瓦,佔發電總裝機的40.5%。

三是發展質量持續提高。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198萬人,同比多增18萬人。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補齊,“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煤電油氣供應保障有力。

袁達表示,關於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考慮,既要兼顧需要與可能,也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充分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需要。

袁達也分享了2025年目標制定過程中的一些考慮因素。一是有困難挑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2025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二是有積極因素,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將有效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有調控能力,2024年出臺政策的效應將持續顯現,2025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的空間,加上宏觀調控的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爲實現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總的看,我們對推動2025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充滿信心,對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充滿信心。

袁達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傳導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釋放政策效能。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二是推進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制定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

三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着力穩外貿、穩外資。

四是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積極化解一些行業供大於求的階段性矛盾,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新興產業。

五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服務優質供給,落實好產業、就業等幫扶政策。

六是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繼續提振資本市場,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持續強化糧食、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和數據等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意義十分重大。我國已經確立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也就是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需要從2020年到2035年的15年裡年均增速達到4.72%。如果2025年能夠明確5%左右的增長,這樣有利於“十四五”經濟增速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也能夠爲以後留下更多的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表示,2025年經濟增速預計仍會定在5.0%左右。首先,因爲我國在2035年實現人均GDP翻番的目標,隱含要求是年均增長率不低於4.6%。其二,目前需要提振信心與預期。其三,經濟增長目標作爲政策指揮棒,方便調動資源保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