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疫苗陸續來臺 高虹安籲思考4件事:國產放緩別「早產」

美國捐贈的250萬劑德納疫苗,由華航貨機CI-5169載運。(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黃巈禾/臺北報導

日本、美國相繼捐贈臺灣疫苗,美國贈送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20日下午4時31分順利抵臺。對此,民衆黨立委高虹安呼籲思考4件事,包括是否讓國產疫苗放緩,不要變成「早產疫苗」。

高虹安20日在臉書表示,疫情之下,很久沒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前不久3位美國參議員旋風式訪臺,宣佈將捐贈75萬劑疫苗,今日宣佈增加到250萬劑,大家都相當驚喜,最應該感謝的,除了美國政府展現堅定友誼,還有許多在臺美之間奔走、在異鄉前線奮戰的外交人員的努力。

▲美國贈送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桃園機場。(圖/ETtoday攝影中心

高虹安指出,全臺灣的疫苗到貨量約爲235萬劑、疫苗接種人次大約爲143萬人次,加上進來的250萬劑,臺灣有機會開始爲優先接種次序以外的人員施打疫苗,政府疫苗調度開始可能有餘裕之下,應該思考幾件事情包括:一、現有疫苗接種次序是否有需要調整?如有聲音呼籲應優先撥新進捐贈的十分之一讓戰備人員施打,確保國軍戰力。

二、優先接種次序後的其他次序爲何?政府應儘快規劃公佈;三、國際認證的安全疫苗開始加快進來,是否可以讓國產疫苗時程放緩、認真做完三期臨牀試驗國人安心,不要變成「早產疫苗」?四、這段時間開始接種疫苗,各地有許多情況出現,中央地方政府溝通疫苗施打的規劃與接種羣體分配應更加強、保持資訊暢通。

高虹安提到,疫苗加碼的真進展證明臺美之間堅定的友誼,是真朋友,但天下同樣沒有白吃午餐,臺灣人民無論在產業發展上拼出全球供應鏈關鍵中心、在地緣政治上也作爲民主前線的堡壘,都已經多次通過考驗、付出代價,證明不只是朋友,更是值得被重視的盟友

高虹安提及,爲了守護臺灣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這段時間大家都付出很多,在全球疫苗缺貨的情況下,臺灣自購的疫苗屢屢卡關延期,更彰顯國際朋友協助的重要,政府與國人可以高興一晚,但不能自滿,防疫戰鬥尚未結束,要達到全臺解封覆蓋率的國際認證安全疫苗數量,也還尚未充足,同島一命、團結合力,獲取更多疫苗「越快越好」的努力還沒有停歇,要保持審慎、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