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印度限制出口 全球米價拉警報

去年出口140國 去年印度出口稻米至全球約一百四十國,逾兩千萬公噸。專家憂心,印度限制稻米出口將使全球糧價再上漲;圖爲印度南方安德拉省一處主要稻米貿易港口。(路透)

稻產大國印度七月廿日禁止印度香米(basmati)種類以外白米出口,以期緩和國內糧價上漲,隨後卻據傳在美、加等地的印度商店引發民衆「搶米」,米價進而上升。時值全球糧價本就節節上揚,且新一批農獲進入市場仍要數月,專家認爲該禁令恐在今年進一步推升谷價,而經濟弱勢民衆料將是最大受害者。

今年國際谷價 恐漲一成五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稻米品種繁多,但在全球貿易的主要種類有四:細長的秈米(在來米)爲最大宗,佔全球貿易量約七成,圓短的粳米(蓬萊米)則常用於壽司或義式燉飯,較黏的糯米常用於甜點,另還有印度香米(又稱巴斯馬蒂白米)等具特殊香氣的種類。

印度超越泰國、越南、美國等國,爲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佔全球貿易量約四成。印度去年出口至一百四十國的兩千兩百萬公噸稻米中,約六百萬公噸爲價格較低的秈米,如今出口卻要斷流。印度去年已下令禁止碎米出口,並對非印度香米的出口課徵百分之廿關稅,此後全球米市恐逐漸緊繃。

印度主要稻米客戶包括中國大陸、菲律賓、奈及利亞、印尼、孟加拉,進口量則取決國內供給多寡。非洲的稻米消費量亦日漸高漲,而在美洲的古巴或巴拿馬等國,稻米更是主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認爲,印度稻米出口禁令恐拉擡糧價,今年全球谷價漲幅估將達一成五。

新米要等三個月 供給吃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稻米市場分析師穆斯塔法指出,印度稻米出口禁令推行的時機尤差,碰上許多糧食供需不利因素,推升米價上漲壓力。首先,國際米價自從二○二二年初就節節上漲,去年六月至今已增加一成四。此外,由於新一批農獲還需約三個月纔會進入市場,供給量本就吃緊。

近期印度遭逢不穩定的季風降雨,巴基斯坦也洪水成災,皆影響稻米供給,而種稻成本也因肥料價格提高而上升。在許多國家,則因貨幣貶值、進口成本增長,加上高通膨率導致產業的借款成本增加,進口商陷入侷促處境,如何應對米市變化有待觀察。

不過事實上,印度官方的稻米庫存達到四千一百萬公噸,以供戰略儲備和濟貧使用,可說充裕。「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學者葛勞伯猜想,印度的非香米出口禁令主要應爲預防用途,可望只會暫時持續。

印度米突祭禁令 衝擊亞非

雖然實施禁令後,印度官方仍可基於糧食安全對外輸出稻米,但外界多認爲印度限制稻米出口將危及全球糧食穩定,不宜貿然實行。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資料,約四十二國的稻米進口有過半來自印度,而在許多非洲國家,印度在進口稻米的市佔率突破八成。

在亞洲,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等稻米消費大國中,米飯佔了人民每日攝取熱量的四成至六成七。穆斯塔法指出,相關稻米禁令對弱勢人民傷害最甚,因爲食物開銷佔他們所得的比率較高,一旦糧價上揚,恐被迫少吃、選擇較不營養的替代品、縮減其他必要開支等。

食物出口禁令並非新鮮事。自去年二月俄烏開戰,限制食物出口的國家從三個增至十六個,如印尼曾禁止出口棕櫚油、阿根廷禁止牛肉出口。但當地智庫專家認爲,印度稻米出口限制的風險更甚,指出印度若欲成爲廿國集團(G20)的重要南方國家領袖,就不應突下禁令,而印度若被外界視爲極不可靠的稻米供應國,將反傷自身。

全球稻米出口 印度居冠 製表/國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