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米價飆漲至15年高 亞非洲窮人快沒飯吃

在亞洲與非洲地區,大白米飯對這羣總數高達數十億的人來說極其重要。在東南亞以及非洲部分國家,大米佔當地人總卡路里攝取量的60%,至於孟加拉等國,比重甚至來到70%。

全球食物價格最近普遍走揚,原因是受到極端天候頻傳以及俄烏大戰升級。泰國農作物受乾燥天氣影響,當地白米指數(Thai 5% Broken White Rice)本週已衝高至每噸648美元,今年3月甚至一度跌至475美元左右。

至於佔全球貿易量40%的產米大國印度,因擔心自己民衆沒米可吃,已擴大限制出口總額。食物專家認爲,米價一漲也帶動其它食物上漲,萬一各國都祭出出口禁令,最大的輸家還是那些沒錢的窮人。

未來6到12個月之間,米價每噸可能還會再漲100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的那年,糧食也曾出現過危機。當時,主要生產國印度以及越南限制出口後,大米價格也應聲飆至每噸至少從1,000美元開始起跳。

世界上大部分的稻米,都是在亞洲地區種的以及食用,不過,亞洲農民正被熱浪與乾旱所困擾。全球第2大稻米出口國泰國,正鼓勵農民改種需水量較少的農作物。擔心旱災會來的印尼,主要以稻米爲主的農地,已改種玉米與高麗菜。

亞洲經濟學家認爲,要觀察聖嬰現象所引起的極端氣候,是否會讓農作物歉收,進而推升食物的通膨。還有是否會有更多保護主義出現,管制自己國家的糧食輸出。

以消費一籃子商品的組成來看,食物的比重較大,屬於新興市場體質的經濟體,應該受到食物漲價的衝擊較大。目前不少國家已管控價格,或給予補貼,所以跟15年前的2008年相比,食物漲幅尚未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