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ECB行長:中俄正建立自己貨幣系統 美中對抗不利通膨

美元作爲全球的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已經有80年曆史,但是由於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內債務激增、烏克蘭和臺灣的地緣政治問題,導致西方影響力受到挑戰,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開始受到部分評論人士的質疑。

拉加德說,「新的全球版圖」正在繪製之中,一些國家正在尋找替代的計價貨幣,例如人民幣或印度盧比、並積累黃金或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統。

拉加德在演講中說,「這些進展並不代表着美元或歐元的主導地位即將喪失」。「至今爲止,數據並未顯示,國際貨幣的使用方式出現重大變化」。

行長在紐約的一場會議上說,但是這些確實顯示,國際貨幣的地位不應該被視爲理所當然。

根據歐洲央行的數據,全球有6成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債務是以美元計價,而第二名的歐元則佔有20%比例。

在同場會議中,拉加德同時警告,世界經濟分裂爲中美兩大陣營,可能會破壞全球商業穩定,增加高通膨和疲弱成長的風險。

自1900年以來的資料顯示,地緣政治往往引來高通膨。當國家減少與競爭對手的貿易,尋求本國或其它的替代供應鏈,往往會導致成本的增加。

拉加德警告,如果全球供應鏈沿着地緣政治版圖產生分裂,消費者物價在近期可能上升5%,長期則會上揚1%。一個更加分裂、效率較低的世界經濟,將加大各國央行抑制通膨的難度。政府決策者必須找到辦法,透過改善供應鏈效率和儲存能源,才能控制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