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需求堪慮 鴻海挑戰壓力山大

鴻海表示,目前看到本季與全年一整年的銷售量都正在下滑中,自己大部分主要業務都在萎縮。鴻海上季淨利爲新臺幣330億元,約10億美元,市場平均預估爲新臺幣259.3億元,超乎預期。

不過,鴻海的營業利益未達標,上季營收也減少14%,是自2021年最後一季以來首次減少。彭博社指出,鴻海業績不亮眼會讓市場擔憂電子需求或將惡化。從蘋果到臺積電(2330),科技大廠紛紛示警,疫後景氣不佳的時間,可能會比最初想得更長。

彭博社表示,蘋果要求供應商今年生產約8500萬支iPhone 15,與去年大致相同。雖然全球景氣仍然動盪且智慧手機市場預估量將下滑,但蘋果目標還是要保持出貨量穩定。若蘋果Pro型號的手機真要漲價,整體營收可望增加。

彭博社報導,鴻海營收可能會受到2023年iPhone新手機成長趨緩的衝擊。還有,新冠疫情封鎖的後續小幅影響,不利的規模經濟,以及更換製造地方等,或許都將不利獲利。但鴻海有巨大的規模效益,以及自己內部零組件的供應,或將讓鴻海比同業更能好好因應iPhone成長趨緩與成本壓力。

富士康目前正在穩步擴大中國大陸以外多元化業務,以減輕美國經濟與技術制裁的風險,故可能會影響到利潤。鴻海正在爲印度準備超過12億美元新的資本支出,對鴻海來說其實也是一筆不小開銷。

從長遠來看,富士康懷有電動車的雄心壯志,儘管進度不是很順利。與Lordstown價值1.7億美元合作關係破裂,更增加鴻海要面臨的挑戰,因爲成本大幅增加,或將壓縮勞力密集型電子組裝業務,原本毛三到四的低微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