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輝達還能漲多遠?留意3重點

輝達在AI晶片領域取得的領先地位似乎無可匹敵,然而分析師警告,除了其股價一飛沖天之外,還有一些應留意的觀察重點。

●需求

根據彭博社所做的供應鏈調查,截至2023年底,微軟、Meta Platforms、亞馬遜和Alphabet這4家公司就貢獻輝達逾三分之一營收。這表示,一旦這些大型數據中心業者採購的力道放緩,就會對輝達的營運表現造成顯著的影響,並促使市場調整對輝達的成長預測,進而打擊其股價表現。

Muhlenkamp & Co.投資組合經理Jeffrey Muhlenkamp表示,目前對輝達的需求就在那,因爲微軟、Alphabet和亞馬遜都希望打造自家的AI基礎設施。但如果他們不能用這筆資本支出賺錢,就不會有第二輪支出。

多頭則認爲這只是AI晶片的第一波採購浪潮,下一波支出狂潮將來自於其他產業,如製藥、造船和汽車製造商,以及來自政府機關。

●競爭

輝達2024財年獲利逼近300億美元,讓競爭對手也想從這個AI帶來的龐大機遇中分一杯羹。超微去年底推出AI加速器,並預期今年該業務營收上看35億美元。英特爾擁有自己的AI晶片,而微軟、亞馬遜AWS等輝達的客戶也開始自行開發AI晶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週在GTC大會上發表新一代、號稱地表最強AI晶片的Blackwell架構GPU。當被問及該公司面臨的競爭時,黃仁勳表示,輝達不僅提供晶片,也提供快速佈署AI數據中心所需的連網技術及所有軟體。

●價格

根據彭博社估算,輝達目前的預測本益比爲37倍,高於今年初的約25倍。輝達的快速崛起讓人聯想起網路時代剛興起時的思科(Cisco Systems),兩家公司股價的飆升都是基於相似的論點—買進淘金熱所需之「十字鎬、鏟子」製造商。

但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讓人學到的最大教訓之一,是儘管投資人對於哪些公司可能佔有優勢的判斷是正確的,但買進股票的價位卻更加重要。

自2000年股價到達巔峰以來,思科的年度獲利已經成長3倍多,但其股價卻下跌了近40%。

AdvisorShares Ranger Equity Bear ETF共同經理人Brad Lamensdorf表示,每當出現一波熱潮且人們陷入狂熱時,期望總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他們註定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