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合作對日抗戰紀實——重挫日寇囂張氣焰(十二)

25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和居庸關。中日兩軍在這兩點上展開激烈戰鬥。當日下午3時,日軍坦克衝入居庸關。守軍雖傷亡很大,但仍佔據山嶺有利地形與日軍作戰。當日佔領水頭村的日軍攻擊懷來城南之18家。在該地防守的獨立第七旅一部退守懷來。日軍隨即在飛機、炮兵支持下攻擊懷來。這樣,長城線上各點守軍已處在日軍前後夾擊的態勢下。

25日晚間,湯恩伯將戰況緊急電告蔣介石。蔣於26日上午覆電:「我軍必須死守現地,切勿再退,否則,到處皆是死地,與其退而死,不如固守而死,況固守以待衛軍聯絡,即是生路。此時惟一生機,惟力圖與衛聯絡之一途而已。」

死守現地切勿再退

衛立煌率第14集團軍將牛島支隊擊潰後,冒着暴雨繼續北進,但進至沿河城時被永定河洪水所阻,始終未能與湯恩伯部取得聯絡。而此時居庸關、橫嶺城告急。8月24日,北路日軍已進至張家口周圍,並佔領了孔家莊車站和西南高地,切斷了平綏路。25日,日軍攻入張家口,第13集團軍面臨兩路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

18天的拉鋸戰,18天的苦戰惡鬥,中國守軍17萬官兵斷臂折股,流血犧牲,6千具血肉之軀,永久地倒在南口一帶山區。南口戰區中國守軍各據點已面臨彈盡糧絕境地。日軍截斷了各據點間的聯繫,封鎖了各據點與總指揮部間的一切交通,各部隊處境危急。

8月26日凌晨,湯恩伯接連收到第201師、第89師、第94師及第17軍的告急電,衛立煌援軍又聯繫不上,感到戰局已無法挽回。不得不於下午1時30分,下令全軍突圍。各部奉令分路突圍退至河北蔚縣、廣靈、淶源一帶休整。

張家口是察哈爾省會所在地,爲平綏線上的重鎮,也是確保南口、懷來一線,阻擊日軍從背後包抄中國守軍的關鍵。由察哈爾省主席劉汝明的第68軍防守。

劉汝明對張家口的防衛部署是,將保安第2旅位於張北與長城之間,阻敵南進;獨立第40旅位於長城內的膳房堡以北地區,與保安第2旅密切協同,殲滅企圖攻向張家口的敵軍;第143師、第2旅位於萬全附近;保安第7旅位於崇禮以南地區,阻止東部敵大泉基步兵大隊。

8月14日,蔣介石致電傅作義:「迅發所部,收復察北,以固綏圍,一面援助湯軍,以全公私,勿使其孤軍受危、南口失陷。國家民族,實利賴之。」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命令所部第218旅旅長董其武率部主動出擊,攻取商都、多倫,令劉汝明部攻復崇禮、張北。

出發前傅作義親自做戰前動員:「我軍有長城抗戰和百靈廟大捷的光榮歷史,要本着寧作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決心,把全面抗戰開始後的第一仗打好。」

商都是綏東門戶,城垣堅固,由尹寶山的僞蒙騎兵師和日軍兩個小隊防守。8月13日晚,董其武率部乘夜突襲,激戰

一夜,首戰告捷,一舉收復塞北重鎮商都,然後乘勝進攻多倫,搗毀了僞蒙前哨根據地。

張北是察北重鎮,也是張家口的北大門,爲德王的僞蒙軍佔領。劉汝明部攻復崇禮,但進攻張北失利。關東軍三個旅團的增援部隊趕到,劉汝明部陷入被動局面,急忙在崇禮及長城內外設防。

8月20日,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司令東條英機令混成第二旅團及僞蒙軍一部,向張家口一線發動進攻,當夜突破第68軍防守的長城防線,佔領了神威臺。崇禮、膳房堡、膳南山以及張家口的周邊陣地水觀臺亦相繼丟失,保安第1旅旅長馬玉田陣亡。22日,日軍繼續向萬全方向進攻,擊退守軍第143師後,於24日進至張家口西南高地,並佔領了孔家莊車站,切斷了平綏路,張家口成爲一座孤城。

25日,傅作義率領增援南口方面的兩個旅返回張家口,協同第143師進行反擊,將張家口西南高地的日軍包圍,經兩天的激戰,給敵人很大殺傷,但未能抑制住日軍的攻勢。8月26日,東條英機調集重兵向張家口猛撲而來。時值傾盆大雨,中國守城部隊泡在泥濘的雨水中與攻城日軍展開肉搏,殺聲震天。

第143師的保安第一旅旅長李金田受傷,王憲純、李華林、舒效孔3個營長先後陣亡。團長劉田身先士卒,捆好9顆手榴彈炸日軍坦克,英勇犧牲。駐守右翼城垣的守軍一部不支而退,致使兩翼守城陣地陷入重圍。

鼓舞全國抗戰鬥志

8月27日午後,日軍大部隊衝入市內,劉汝明率部突圍,向宣化、涿鹿一帶轉移,張家口失陷。8月29日,日軍混成第2旅團與西進的第5師團在宣化會合,察哈爾淪陷。

南口戰役歷時19天,中國軍隊以6萬餘兵力,阻擊約7萬日軍,以傷亡29376人的代價,斃傷日軍1萬餘人,重挫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展現了中國軍隊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經《大公報》著名記者範長江等戰地採訪和及時報導,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