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濫捕+污染 毛蟹恐絕種

每年秋季成千上萬毛蟹從溪流「行軍」至河口繁殖產卵,形成壯觀的生態奇景。(清華大學生科院教授曾晴賢提供)

臺灣人愛吃海產,除了知名的萬里蟹、大陸進口的大閘蟹,本土毛蟹更是許多老饕心目中頂級美味,秋天毛蟹肉質鮮美,捕捉毛蟹利潤高,有「灰金」美譽;近年因爲環境污染,以及人爲過度濫捕,甚至公家水資源機關人工設施也成爲毛蟹殺手,面臨絕種危機。

數量減少、體型縮水

過去全臺溪流都可見毛蟹蹤跡,新北市雙溪、貢寮爲毛蟹最大產地,其他如淡水、新店、坪林、石門、金山也是毛蟹量產地,10多年來受到人爲過度濫捕,毛蟹數量大幅減少。

金山毛蟹達人林朝聰表示,每年8、9月入秋爲毛蟹繁殖期,體型大、肉質鮮美,從秋天到隔年1月初都是捕捉毛蟹季節,上等毛蟹1斤可賣1000元至1200元,農友在溪流中放置捕蟹籠捕捉販售。

「以前路邊田野小溪都是毛蟹,現在都看不到!」林朝聰說,以前有時一晚就可捕捉近300臺斤,後來污染增加,加上愈來愈多人濫捕毛蟹,現在已看不到蹤跡。

盛產毛蟹的雙溪也面臨相同問題,毛蟹大盤商張榮盛說,以前一晚最多可捉到400斤,現在一晚能捉到的毛蟹數量已只剩下100斤,體型更大幅縮水一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曾晴賢分析,除了人爲濫捕、工業污染,公家水資源單位如水資源局、自來水事業處、電力公司、農田水利會等引水設施,缺乏毛蟹所需要的生物廊道。

引水設施斷生物廊道

曾晴賢指出,以新竹頭前溪的隆恩堰爲例,自來水公司在冬季枯水期將所有河水都引去淨水場,迫使毛蟹無法順利至河口繁殖,隔年出生小毛蟹也因爲缺乏生物廊道,會被引水道再衝到淨水場去,公家水利設施成了威脅毛蟹生態殺手,問題比濫捕毛蟹更嚴重。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講師何平合表示,過去坪林有喝茶吃毛蟹的習慣,因水壩阻隔,毛蟹在坪林北勢溪絕跡,西南部河川因都市化和工業污染嚴重,幾乎很難再看到毛蟹,「未來毛蟹恐怕有瀕臨絕種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