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脫貧縣「世界最大鞭陀文化博物館」爛尾樓13.2億債務難收

六盤市水野玉海景區高22米的「世界最大鞭陀文化博物館」。(央廣網)

荒廢的鞭陀小鎮成爛尾樓。(央廣網)

荒廢的公路自行車賽道,如今只剩下路基上的石子。(央廣網)

大陸央廣網3日報導,去年底,貴州省六盤水市調整行政區,甫於去年3月「脫貧摘帽」的水城縣,改縣爲區,在「縣」時期,當地斥資3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13.2億元)從2017年起,在山上修建「公路自行車賽道」、興建24幢樓組成的鞭陀小鎮、還有世界最大的鞭陀文化博物館等一系列旅遊景點設施,政府全沒有編列預算便「超前部署」開工,如今全成了蚊子館、爛尾樓,承包廠商積欠一屁股工程款債,無處追討。

受害人向大陸央廣新聞熱線反映,當年這些人造景點在開工建設一年後,陸續被叫停,至今處於爛尾狀態。已經建成的號稱「世界最大鞭陀文化博物館」,一樓成了超市、三樓成了會議室,只有二樓展示櫃裡擺着一些陀螺。

報導稱,博物館、小鎮、自行車賽道……這一系列工程的預算近3億元。如此「大手筆」的建設爲何會無疾而終?當地脫貧時間不長,經濟基礎薄弱,在選擇發展項目上該怎麼權衡?

報導稱,六盤市水野玉海景區高22米的「世界最大鞭陀文化博物館」,外立面由玻璃幕牆組成,幕牆外,是6條紅色不鏽鋼裝飾帶,看上去就像正在飛速旋轉的陀螺。與博物館相隔一條馬路,是當地規畫建設的「鞭陀小鎮」,由24棟爛尾樓組成,這24棟樓建在半山腰,都是4、5層的小洋樓,由於長期沒人維護,外立面已經開始脫落,而建築內部還是毛坯房。

報導指出,馬藝珈伊是負責鞭陀博物館和鞭陀小鎮建設的承建商,她說,這個建在水城海坪村的項目2017年開工,直到現在,她只看到過前水城縣發改局的《關於海坪鞭陀小鎮及鞭陀博物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沒見過環評、規畫、開工許可證這些必須的文件,就連建設的圖紙都沒有經過審批。

「這個項目沒有完整的圖紙,它沒有圖紙會審,我們業主方去隨便畫個平面圖,然後就叫我們那樣做,讓我們辦一個工程簽證單給他簽字就完了。到今天爲止沒有完整的圖紙。」馬藝珈伊說。

可行性報告顯示,鞭陀小鎮建築面積33750平方米,博物館及配套設施5000平方米,估算總投資2.47億元,由水城區工業和資訊化局、野玉海山地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共同控股的水城玉舍森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自籌資金建設。

馬藝珈伊說,2018年8月,博物館已經完工,小鎮的建設卻突然被叫停,停工指令是口頭傳達的,工程款也沒有結算。「從2018年停工以後,我們就請業主方給我們結算,按合同約定把拖欠的工程款撥付給我們,但是業主方就把事情拖着,一直都沒有給我們解決。」

和鞭陀小鎮建設被一起叫停的,還有野玉海景區中馬藝珈伊承建的另外一個項目──32公里的公路自行車賽道。這條賽道距離景區入口還要開車半個多小時才能到,是開山爆破後修建的,現在除了賽道入口是柏油路外,其他路段佈滿了石子。依着山腰,炸山開路,路卻只修了一半。

馬藝珈伊說,2018年8月,野玉海度假區管委會又是口頭通知她停工。「它是在山裡依山而建的,因爲那個是大山,沒有路,都是專業的爆破公司爆破以後,然後用挖機慢慢挖的,最高19米(挖)平了。2018年8月6日那天就通知我們說這條路不幹了,叫我們停工,政府說要緩建。」

2013年,六盤水市發改委給前水城縣發改局的批覆中,認爲自行車賽道專案有利於旅遊業發展、預計投資金額2310萬元。2014年,前水城縣發改局批覆該專案建設,估算總投資增加到了7970萬元。

馬藝珈伊說,她前期拿到的工程款根本不夠給農民工開工資,也不夠給供應商、材料商,她把野玉海森林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對方支付工程款,一審、二審都勝訴了,但是她墊付的錢還是拿不回來。來自安徽的尹若田是工程器械供應商,馬藝珈伊欠了他幾十萬。

尹若田說:「(農民工)這個頭上一萬多,那個頭上兩萬多,找我要,所以我要找馬總要。馬總就說現在沒有錢。」

工地的材料商龍輝近百萬的材料款也沒拿到,他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給他們了,車也抵了。

馬藝珈伊找到水城區發改局、野玉海度假區管委會和玉舍森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回答都是:沒錢還她。

水城區發改局一位負責專案審批的工作人員說,相關批覆都是當年發改局的初步審批,並不意味着可以開工。只是一個立項批覆。

發改局工作人員表示,立項後面還有可研批覆,可研完了還有初步設計及概算,初步設計、概算完了以後還要有財政的預算,預算完了以後,每一個施工都有一個進度要記錄,他要監理,這些全部都要。而且是一個很初步的東西。

水城區工信局、野玉海度假區管委會共同控股的玉舍森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燁肸承認,很多手續的確沒有。因爲這邊當時做政府項目,就是喊你先做了再說,當時都是趕工期。

野玉海山地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委會建設局副局長張嘉靖說,他們本來也資金短缺,這些項目考慮的也是今後能搞旅遊開發。「原來批覆是這樣的,這些都沒有錢,我們當時爲什麼要寫「縣財政全額撥款」呢?目的是圈一個地方,今後搞旅遊開發。在政府有錢的時候能夠拚到錢就拚錢,拚不到錢你還得借。現在沒有錢,公司在融資來解決這個事兒。(緩建)這個沒有文件,是重新啓動還是不啓動,要看政府這一塊。」

管委會建設局另外一位副局長鄧玉龍說,2018年,前水城縣政府財政困難,口頭通知他們暫緩建設。緩建又沒有出臺過文件,他們也不敢說後面該不該修,還要不要再修。是縣委縣政府決定。這不在他說話的許可權。這不是他能討論的範圍。他們只能執行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當時的水城縣財政總收入32.49億元,鞭陀小鎮、鞭陀文化博物館、自行車賽道這一系列旅遊專案的規劃投資就得花近3億元。雖然水城舉辦過全國鞭陀大賽,但在規畫、論證不充分、手續不齊全的基礎上,就上馬這麼多項目,錢從哪兒來?能爲當地發展起到多大的帶動效應?規畫建設這些項目時,水城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即便現在已經脫貧,選擇項目依然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