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橋再獲橋樑界“諾貝爾獎”

圖爲獲獎的G320線花魚洞大橋。 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中新網貴陽4月8日電 (袁超)記者8日從貴州省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獲悉,貴州首座“提籃”式公路橋樑——G320線花魚洞大橋被國際橋樑大會(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金獎,該獎也被譽爲橋樑屆的“諾貝爾獎”。

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側重於適合的技術與材料創新、美學價值、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度、公衆參與度等。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共有9座大橋獲得該獎,其中貴州就有4座。

G320線花魚洞大橋位於貴州省清鎮市境內,跨越紅楓湖,全長270米,於2019年2月20日開工,2021年6月29日建成通車,大橋在原橋的基礎上進行拆除重建,獲得11項國家專利技術、1項省級工法,尤其是中國首創的“邊建邊拆”的改建方式,成爲山區橋樑改建典範,是貴州首座“提籃”式公路橋樑。

圖爲獲獎的G320線花魚洞大橋。 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花魚洞大橋地處5A級風景區及水源保護區,環保要求極爲嚴格,這些特點決定了舊橋拆除不能採用傳統的支架或爆破等拆除方案。經過多次研究論證,結合本橋原橋桁式組合拱受力特點,提出中國首次利用新橋拆舊橋的拆除方案,即利用新建橋樑主拱圈強大的承載能力,將其作爲拆除舊橋的支撐架,在新建主拱圈上設置吊索連接舊橋拱圈,施工預加力以支撐舊橋部分重力,以“拼裝逆過程”思路逐段拆除舊橋,並通過調整吊索索力控制舊橋主拱圈受力,保證拆除施工順利進行。

“大橋的建成,不僅滿足了民衆的出行需求,更成爲紅楓湖景區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攝影構圖上來說,有了橋的加入,整個景觀更具層次感。”談及該橋獲獎,清鎮市酷愛攝影的張強激動表示,一條條公路串連,一座座橋樑架起,一條條隧道貫通,昔日“地無三尺平”的貴州變得四通八達,爲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

數十年來,在92%的國土面積爲山地和丘陵的貴州,橋樑建設者攻堅克難,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餘座橋樑,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47座在貴州,堪稱世界“橋樑博物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