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學校食堂監管啓動新模式!

隨着大中小學校陸續開學,校園裡又恢復了熱鬧。學生在校的飲食安全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老問題。近日,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啓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體檢式”服務新模式,將中醫的“望聞問切”引入學校食堂監管和服務,通過“預約服務+聯合體檢+整改閉環”模式,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從“事後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

據介紹,該模式以打造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推行的學校食堂“無水、無害、無味”廚房建設爲目標,通過“三項創新”實現監管模式轉型升級。一是推出“預約體檢”機制,全市各級學校可根據需求自主申請定製檢查服務;二是利用“體檢報告”反饋,監管部門針對學校食堂情況出具包含問題清單和整改建議的個性化“體檢報告”;三是實行“容錯指導”政策,對主動預約單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實行“免罰”原則,重點突出幫扶指導功能,彰顯執法溫度。

“體檢式”服務涵蓋54個項目,包括食品採購驗收、倉儲管理、加工操作、餐具消毒、環境衛生、制度建設等關鍵環節。學校申請定製檢查服務後,監管部門業務骨幹將與校方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同步進行“邊檢查邊教學”式跟班學習,從細節入手找病根,防微杜漸,查缺補漏,現場指導從業人員規範操作流程,力求達到“檢查一次,提升一級”的目標。針對有新建、改建、擴建需求的食堂,還將提供預防性指導服務,避免出現流程佈局方面的缺陷問題。

“我們從中醫獲得靈感,通過‘望聞問切’開展會診,對症下藥,形成食品安全‘處方’。”市市場監管局食品餐飲安全監管科負責人介紹,“望”其環境,目視檢查“三防”設施、地面積水、衛生死角等;“聞”其氣味,辨別通風系統效能、食材存儲狀態,觀察後廚是否存在異味;“問”其管理,調閱臺賬追溯進貨渠道,詢問從業人員操作是否規範;“切”其要害,通過查看平面圖及現場發現食堂基礎建設“先天不足”之處,並要求其想辦法改善條件或預防食品安全風險的發生。

學校如何申請定製檢查服務?該負責人表示,市直學校可通過指定郵箱直接申報,各縣區學校實行屬地化管理。據統計,目前全市首批已有139所學校提交預約檢查申請,後續“體檢報告”及學校整改報告將同步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形成整改閉環。

來源|桂林日報(記者張苑 周振宇)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