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臺灣機車業內外夾擊

光陽執行長柯俊斌23日出席國際摩托車展,爲自家新款三輪紅牌重機CV3揭幕。圖/業者提供

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23日指出,在碳中和的發展趨勢下,臺灣機車業2022年起內外銷都將面臨新考驗,其中歐洲將開徵碳邊境稅,臺灣制機車外銷歐盟將面臨成本上升的不利局面。

內銷市場上,柯俊斌預估,2022年機車銷量將進一步下探,一方面呼籲地方政府應該比照環署作法,針對淘汰老舊二行程機車給予補助,提升民衆換購環保新車的誘因,另一方面,也期待政府在推廣電動機車產品的同時,要增加對廠商投資設置充換電站的補助。

他更大聲疾呼政府,希望將每年新售超過10萬輛的電動自行車產品,儘速執行「上牌、納管」的政策,解決目前市售電動自行車低價拚裝車當道,無安全認證、恣意改裝取消速限的亂象,除提升整體用路安全性,更有助於整體電動二輪車行業健康化發展。

柯俊斌23日出席國際摩托車展開幕式致詞表示,2021年全球機車需求復甦,預估總銷量將達5,600萬輛,較2020年的5,200萬輛上升,其中成長最多的是ATV(沙灘車)等休閒、產業用車,主因疫情所致,臺灣各機車廠2021年外銷業績也都明顯提升,若非晶片荒導致部分訂單無法出貨,外銷業績會更好。

不過他也提醒,臺灣機車外銷除面臨新臺幣升值的考驗,還有碳中和的嚴峻課題正等着業者;歐盟2023年起將要求各行業產品申報「碳足跡」,2026年更要開始課徵「碳邊境稅」,臺灣機車外銷以歐洲市場爲主,屆時將面臨很大壓力。

柯俊斌強調,要達成清零碳排的政策目標,運具電動化是方法之一,但相較於自行車、汽車,機車是推動電動化最難的交通工具,因爲機車主要客層爲庶民,對於價格敏感,而電池成本居高不下,並不利電動機車推廣。

對2022年機車內需市場,柯俊斌保守看待,認爲在補助退場、民衆提前購車下,機車內銷規模恐將衰退10%~15%。2021年機車內銷總量,柯俊斌預估爲81萬輛、年減逾二成。

他說,2021年因爲國內疫情因素,對機車製造廠、通路端的機車行而言,都是辛苦的一年;在當前晶片荒仍未緩解、原物料成本持續上漲下,2022年機車業要面臨的壓力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