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激發“小巨人”蘊藏的“大能量”

(原標題:【光明時評】激發“小巨人”蘊藏的“大能量”)

【光明時評】

作者:白雪潔(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出通知,將通過中央財政資金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表明,正式開始於2021年年初的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已經碩果初成,1000多家“小巨人”企業作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佼佼者將首批享受獎補支持。這一舉措既是對“小巨人”企業多年來默默深耕、迎難而上、技術攻堅、產品創新行爲的助威助力,也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注主業、精細運管、堅守特色、勇於創新吹響衝鋒號。

中小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1至2月,我國中小企業採購指數爲51.4%,持續處於景氣區間,小微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5%,其中,“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用電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另據相關數據,2023年前11個月,“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收利潤率分別爲11.1%和8.2%,分別比規上中小企業高6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可見,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呈現出強大韌性,是新質生產力的創造者、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之一。

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31日,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爲13.2萬家、1.3萬家。從地域分佈來看,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數量最多,山東省和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和第三,江蘇省和浙江省“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和第三。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恰是經濟體中最活躍的“細胞”組織,它們的競爭力和活力決定着經濟肌體的生命力。

“小巨人”蘊藏着“大能量”。當前,我國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爲代表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內生動能充沛。它們規模不大但業務領域精尖,聚焦重點產業鏈、工業“六基”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它們不是全能手卻擁有獨門絕技,以撒手鐗技術和產品成爲大企業甚至是國際知名大企業倚重的合作伙伴;它們不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鏈主”企業,卻可能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成爲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基石。數據顯示,約半數“小巨人”企業的主導產品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爲10%至30%,其中有200多家的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人員佔比達28%以上,平均研發強度將近9%,驕人業績的背後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內而生的創新動力,它們在市場大潮中長期深耕細分市場、科技創新實力突出、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早已悟出“創新纔是硬道理”,爲企業發展注入了靈魂。

對於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言,從它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之日起,就已深知創新之路並非坦途。政府給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財政獎補支持,對企業而言彌足珍貴。其所獲得的絕不僅僅是資金支持,而是一份鼓勵,一份對創新的“獎賞”。根據財政部數據,2021至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計劃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其中2023年中央財政下達12.7億元。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支持1922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2萬餘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萬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品嚐過創新的果實,也體會過創新之路的崎嶇。政府的獎補支持傳遞給企業的不僅是資金,更是“比金子還寶貴”的信心,以及同樣寶貴的企業家創新精神。從這個意義上看,政府給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財政獎補支持,就是鼓勵企業創新的“助燃劑”。

當前,我國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多元的新質生產力創造主體,“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及更多的潛在專精特新企業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5批,共包含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哪怕是已經成長爲“小巨人”,也會越創新越感覺“缺錢少人”,因此要吸引更多的“耐心資本”投資專精特新企業和它們所在的領域,讓這些企業因創新而鍛造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競爭優勢成爲對“耐心資本”的長期投資回報的有力承諾。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2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