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林百里:AI 需求三個月翻一倍、超越摩爾定律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記者吳康瑋/攝影

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27)日指出,AI「算力」的需求大約每三個月就會上漲一倍,跟過去兩年翻一倍的半導體摩爾定律不同,可見得AI算力已正式超越摩爾定律,而觀察四大科技巨頭 MAMA(微軟、Alphabet、Meta、亞馬遜)持續朝AI領域衝刺、廝殺,自己也看好大方向發展。

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主辦「AI巨浪來襲~AI技術與應用展望論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現身,並以「與AI共舞」爲題發表演說,他指出,雖然AI巨浪聽起來很可怕,但大家仍要放輕鬆、並與AI共舞,就像與美女共舞一樣,應該是很開心的事情,因爲若不與其共舞,很難活出更高的品質。

林百里表示,自己談AI不是爲了炒股票,事實上AI人工智慧技術是很重要的革命,許多事物已然被翻轉、啓動轉型。而過去勉強透過將250個GPU接在一起,而將算力提升至需求的量能,但現在靠AI就能完成一樣的算力目標,雖然買更多 GPU,會讓我們自己賺更多的錢,但相對的成本也比較高,AI就可以明顯節省成本。

此外,林百里指出,發展AI硬件存在不小的技術挑戰,主要聚焦「超性能運算能力」、「超高速的數據網路」上,而業界面對的挑戰,不外乎如何達到足夠的算力,而過去要突破這些關卡,都需要產學界攜手合作,若做不好甚至有燒起來的危險,雖然在臺灣不太遇到這種問題,因爲在臺灣除了護國神山之外,還有很多很不錯的企業。

林百里指出,如今全球已經正式邁入「新生產力時代」,廣達旗下很多工廠都已經關燈,不是關廠,而是廠內勞動力都換成機器人來做,而檢查也都換成AI檢查,因此不需要開燈,他預估未來2030年約有18%的工作可以透過人工智慧(AI)完成自動化。

針對外界擔心是否會被AI取代?林百里表示,雖然 GPT 已經幫你做好大部分事項,但最終掌握權、以及發展方向都會交回自身決定,像是未來在醫療上,醫生將有很多工作都能交給AI完成,但最終決定仍然是交由醫生決斷,不過的確未來2030年會有7% GDP 被取代,其中又以服務型的工作爲主,只要給出問題AI就能給出應對的解答。

林百里說,美國現在吵着,想要減少工時成四天、三天,也許未來AI可以替大家達到這個目標,廣達過去在AI(人工智慧)1.0計劃時,主要針對勞力工作革新,而目前進入下一階段,着重用AI加速企業經營能力、用AI提升數據的可控度,像是廣達未來要建新廠時,就會提前規劃要有多少的部分交給AI,他強調,將AI導入產業是好事,不過我們需要的是「與AI共舞」,而不是被它掌控。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記者吳康瑋/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