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北京首批高中人文特色協作體成員校名單出爐!這32所學校入圍

4月23日,由北京教科院基教所、西城區教委主辦,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承辦的以”深化人文特色,培養創新人才“爲主題的北京市高中人文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啓動會召開。

啓動會上,北京市普通高中人文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正式成立。來自全市32所高中校成爲人文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首批成員校。這標誌着北京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的又一新舉措。

據瞭解,經學校申報、區域推薦、市級協調,32所高中被確定爲北京市普通高中人文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首批成員校。該研究協作體正式成爲繼全市藝體、科技、數理三大特色協作體之後的第四個協作體。

北京教科院基教所高中室主任佔德傑,在本次啓動會上針對人文協作體計劃進行了解讀。他從研究背景、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具體安排和思考建議五方面進行了闡述。

佔德傑表示,首都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是首都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是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多樣化特色發展,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新要求,是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的新途徑,是迴應新時代人民對高中教育的新期盼。

人文特色課程的建設主要着重學生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同時幫助學生建立人文情懷,幫助他們建立以人爲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同時還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具有在生活中拓展和昇華美的能力。

據瞭解,本次北京市首批普通高中人文協作體的成立,旨在通過新人文教育,在教育中彰顯個性,保護尊嚴,無限相信師生成長的可能性,爲每一位學生提供激發其潛能的多樣化課程,爲每一位老師和父母提供適合其需求的個性化成長路徑,通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幫助學習共同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爲更好的自己。

作爲本次活動的承辦方,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校長譚小青以” 仰望星空、感悟人文--北京市第十五中學特色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做了主題演講。譚小青校長全面介紹了學校在新人文教育方面的思考,詳細闡述了學校特色課程的建設情況。在譚小青校長看來,新人文教育是在新時代、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注重以人文精神爲基礎,更加關注生命、智力、精神的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善良的人性和科學的理性”,使學生成爲有品質、飽滿的人。

“依託高中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推進普通高中協同創新發展是一項創造性的舉措。”西城區教委副主任陳海東在啓動會上介紹,多年來,西城區積極創新普通高中發展機制,鼓勵普通高中開展包括人文類在內的特色辦學實踐探索,充分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在人文教育改革和課程創新上具有先行性和示範性,在西城區發揮着帶頭引領作用。“期待人文特色發展研究協作體的啓動,持續引領深化人文教育領域的探索,進一步推動北京市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針對協作體建設的引領性作用,北京教科院副院長張熙提出,一是要重視段差研究,促進全面育人。高中具有立交橋的重要作用,引導着義務教育的改革,也受到高等教育的關注,處於一個特殊的位置,面對當前的大形勢以及2035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高中有着新的責任和擔當。要深入反思高等教育提出的學生知識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弱、思維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更好地正視和彌合大學與高中之間的段差,從學生經驗性的學習方式轉向邏輯性學習,從以考試爲主的評價轉向實際問題的解決,依託人文等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要發揮原有優勢,把勢能轉化爲動能。要依託學校原有的良好基礎,把原有的研究和依託協作體開展的研究,從高勢能的課程、教學、學生活動等進行調整和優化安排,基於實驗研究,促進學校的動能提升。三是要因地制宜,發展學校新質生產力。在區域、學校層面,發展新技術、新場景、新鏈接、新生態,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思考人文素養如何發展,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能夠應用於實踐中。

編輯|京教君

內容來源|京城教育圈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羣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點分享

戳在看

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