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他確認離任!

作 者丨李域 龐華瑋 實習生羅媛文

編 輯丨姜詩薔 江佩佩

鵬華基金董事長變動正式落定!

4月13日,鵬華基金髮布公告,4月12日,何如因到齡退休,離任董事長一職;新任董事長爲張納沙。

近期金融圈除了頻傳出人事變動消息,與此同時,基金、券商限薪令也再掀傳聞。

萬億巨頭官宣!董事長離任

鵬華基金掌舵者變動市場已有預期。3月23日,國信證券一則公告顯示,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臨時)決議已審議通過《關於向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薦董事、董事長人選的議案》。

作爲老牌基金公司,鵬華基金成立於1998年12月,最新股東爲國信證券、歐利盛金融集團和深圳市北融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三家股東的出資比例分別爲50%、49%、1%。

截至2023年年底,鵬華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達到11057億元,包括313只公募基金、13只全國社保投資組合、7只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組合。

據悉,張納沙此次接任鵬華基金董事長,同時仍擔任國信證券董事長,延續了由國信證券董事長兼任鵬華基金董事長的慣例。

資料顯示,張納沙歷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深圳市龍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等職務。現任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此前原董事長何如也同時擔任兩家公司董事長。2005年,何如擔任國信證券董事長,2008年,開始兼任控股子公司鵬華基金董事長直至此番離任。2021年,何如卸任國信證券董事長,由張納沙接任國信證券董事長。

一季度明星基金都買了什麼?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首批主動權益公募基金一季報已出爐。4月12日,南華基金、東吳基金、國投瑞銀基金旗下部分基金披露了2024年一季報,包括明星基金經理施成、劉元海、黃志鋼等管理的基金。

具體來說,包括新能源名將施成管理的國投瑞銀產業;劉元海管理的、去年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第三名的東吳移動互聯;黃志鋼管理的量化基金、在去年業績排名同類前1%的南華豐匯。

他們代表着近3年基金行業三大“風口”:新能源、AI、量化投資。只是2024年一季度,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的悲喜並不相通,有的業績繼續高歌猛進,有的遭遇滑鐵盧;有的獲資金大比例增持近六成,也有的被大比例贖回近六成。

一季度,國投瑞銀產業趨勢A類份額淨值增長率爲-8.40%。國投瑞銀產業趨勢在一季度遭淨贖回近1億份,佔比2.5%。

圖爲國投瑞銀產業趨勢一季度十大重倉股

劉元海管理的東吳移動互聯,2023年收益44.92%,是去年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第三名。東吳移動互聯A一季度收益爲8.09%,同類基金前5%。

東吳移動互聯一季報顯示,其十大重倉股佔基金淨值比79%,重倉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子等行業,風格很激進。

圖爲東吳移動互聯一季度十大重倉股

黃志鋼管理的南華豐匯,採用量化策略,去年回報爲21.96%,業績排名同類前1%。2024年一季度,該基金回報爲-8.74%,同類排名跌入後1/5左右。

圖爲南華豐匯一季度十大重倉股

量化策略在2023年大行其道,業績漂亮,備受資金青睞。但是碰上一季度量化基金遭遇業績大跌,2024年一季度末該基金份額降至2.73億份,縮水59%。

限薪300萬?基金全行業降薪已開始!

4月11日,一則傳言“基金、券商限薪已經開始。上限300萬,博時基金,招商證券已經正式發文”,引發業內熱議。

但21世紀經濟報道向上述兩家公司求證,它們均否認這一傳言,表示公司並未下發相關文件。記者向10多家頭部基金公司諮詢獲得的迴應一致,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正式發文明確薪酬上限。

儘管限薪的傳言未獲證實,但公募行業的降薪是實實在在的。

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因公司連續兩年利潤大幅下降,員工今年的底薪、年終獎、福利,全面下降。其中,基金經理降薪更多,因爲基金經理按業績考覈,近兩三年主動權益基金大多表現不佳。

這並非個別現象,公募人士普遍表示,目前各方面都在降本增效,節省開支,包括出差各種費用標準、與各方合作的費用都有所下調。

事實上,公募行業近兩年利潤下滑,在154家披露年報的基金管理人數據中,2023年基金管理費合計收入1333.46億元,同比減少108.97億元,降幅約7.55%。

尤其是主動權益大廠,受影響更大。環比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中歐基金管理費下降四成,匯添富基金管理費下降逾三成,富國基金、廣發基金下降逾兩成。從2023年全年來看,上述4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費同比下降一成至兩成。

總體來看,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利潤-4347.74億元,2022年利潤-14547.80億元。

在此背景下,整個公募行業的降薪在所難免。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