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線上交機:智慧轉型的另類典範

前所未有營運模式「線上交機」的本尊。圖/佘日新提供

一場世紀疫情巨災導致企業營運方法上的全面翻新,轉型不力或不及的業者,如衆所周知的K型反轉,將在典範轉移的海嘯中成爲浪臣。我國製造業在109年全年受疫情拖累,產值12兆7,272億元,雖年減3.72%,但仍對我國經濟發展動見觀瞻,對整體社會發展影響亦巨。智慧製造近期受到愈來愈多人的矚目,因爲智慧機械固然爲國家政策,但只涵蓋整體制造業的一部分。智慧製造經過一段時間的倡議與學術探討,開始有產業實務的落地經驗,加速拉開啓動與未啓動數位轉型業者之間的差距。

多數製造業於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真可謂哀鴻遍野,所幸下半年之後漸有起色,到今年則另有一番氣象!外在市場因素轉趨樂觀,依舊需要內在經營體質的配合,一場疫情橫空入世,改變了各國產業與國際供應鏈的組成與彼此連結的結構,寄望這一波變局成爲我國產業脫胎換骨智慧製造的契機,在下一波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所有的業者都知道轉型智慧製造的關鍵在於整合,但多數(尤其中小企業)難以窺及數位製造全貌,加上資源有限,對於相關決策躊躇不前,錯失外在際遇所賦予的契機,需要政府結合學研機構伸出援手描繪、勾勒出全景以及實踐進程,才能協助業者免陷瞎子摸象的困境,依其經營現況循序漸進,落實智慧製造所能爲企業創造的效益

在不同演講的場合,筆者會播放一張「工業10.0」的投影片,該投影片自然是採浮誇的戲劇效果吸引聽衆的注意,但這張中衛發展中心同仁多年前率團去德國西門子參訪的照片卻是智慧製造的經典,導覽的德國西門子員工背後上百年的淺綠色機臺,正是臺灣許多中小企業業者熟悉的車牀(工業1.0),導覽人員雷射筆指着其上的三色燈娓娓道來工業2.0的組裝線如何導入,接着雷射筆指向肉眼幾乎無法辨識的夾具上的傳感器與PLC,介紹西門子工業3.0的發展,最後,以那些看不見的CPS所實現的工業4.0作收。1+2+3+4不是10嗎?筆者講的工業10.0連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買單

利用228連假到臺南拜訪金屬加工與機械製造的業者,其中一家是即將於3月25日接掌機械公會鳳記國際機械魏燦文董事長,傾聽魏董暢談2020的抗疫心得,如同臺灣許多紮紮實實的傳統產業經營者一般,憑藉着膽識與智慧(不一定要加上人工智慧)克服一切橫逆,一方面佩服臺灣產業的韌性,另一方面也對臺灣機械業者在這一波轉型中的成就深感信心。

鳳記國際機械是一家超過60年曆史從事塑膠中空成型機的業者,2020年初從美國客戶手中籤下一臺500萬美元的設備訂單,疫情爆發後各國紛紛鎖國的政策,不僅阻礙人員實體交流,也對7月交機構成前所未遇的挑戰。「線上交機」這個前所未有的營運模式在魏董事長與全體同仁運用逆向工程的手法,將組裝好的設備建立了拆解歷程、並做完整的知識管理,拍照、上傳建立製造流程的履歷檔案。7月,17個40呎貨櫃運送着這「臺」設備到美國,當地工程是在逆拆解履歷,將設備組裝完成的過程,需要透過工程師線上溝通、諮詢鳳記國際機械技術支援的比重極低,雖在魏董口中這個艱辛卻充滿創造力的過程被稱爲「線上交機」,若將之稱爲智慧轉型的典範亦不爲過!

數位轉型僅描繪了手段層面,透過數位化,兩層建模(物聯網將類比轉換爲數位的建模流程,與人工智慧的大數據統計建模),從數位孿生的特徵值與預知管理以數據驅動實體活動的決策,智慧轉型才實現了目標層面的價值。前述鳳記國際機械的案例雖然沒有運用這麼時尚卻複雜的系統整合,卻對那些望工業4.0興嘆的臺灣產業深具啓發性,無論數位或是智慧,轉型所得的效益纔是老闆關注的重心。對於疫情而升溫加速的數位轉型,臺灣各產業的切入點與實踐路徑均有自身的考量,無論在工業1.0、2.0或3.0階段跟上這一波轉型的契機,臺灣業者不能閉門造車,需要結合外部資源導入智慧製造,在產品流程、製造流程、服務流程或策略流程上加速轉型。臺灣業者在營運技術往往具有優勢,但融合營運技術和資訊技術的努力仍需致力於吸收外部趨勢、凝聚內部共識、持續精進經管決策與提升執行力,臺灣廠商將在難得的際遇成爲轉型勝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