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臺灣正消逝中的三種行業(黃映溓)
老師身教言教,作育英才,自古以來,地位崇隆。近年來隨着出生率下降,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面臨減班並校,臺灣社會「超額教師」的問題浮上臺面,從而衍生的流浪教師方興未艾。圖爲全國教師工會副秘書長張旭政、楊逸飛、李雅菁等人拜會民衆黨立委賴香伶,爭取權益。(賴香伶辦公室提供)
九一記者節、九三軍人節剛過,九二八教師節即將到來,值此光輝璀璨的九月,記者失業潮方興未艾,「超額教師」流竄全臺,基層軍官召募嚴重缺額,儼然成爲臺灣正消逝中的三種行業。
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身教言教,作育英才,自古以來,地位崇隆。近年來隨着出生率下降,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面臨減班並校,臺灣社會「超額教師」的問題浮上臺面,從而衍生的流浪教師方興未艾。
媒體記者,秉春秋之筆,影響力既深且巨,夙有「無冕王」的美譽。1987年臺灣開放報禁,媒體事業如雨後春筍,百家爭鳴,由於資訊爆炸,歷經三十載春秋,媒體興衰起落,幾番人事更迭,迴歸自由市場機制的結果,時至今日,記者面臨的下場是被迫減薪、資遣,甚至裁員,成了名副其實的「跑路記者」。
2013年中軍隊爆發洪仲丘事件,白衫軍運動興起,訴求軍隊社會化,最後促成軍審法在三天之內草率完成修法,在承平(非經總統宣戰)時期,逕自把軍人審判從軍法體系全面移至民間司法單位,軍法被逼退出軍隊後,基層幹部無心管理部隊,唯恐動輒得咎,儘量能早退就早退。
國軍部隊犧牲自由,衛戍前線,保家衛國,老師和記者從事的都是文化志業;老師獎掖後進,記者傳遞新知,兩者都是嘔心瀝血,貢獻所學,相較之下,記者更多了一份與時俱進的社會脈動。
前總統李登輝、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前教育部長吳京勵行教改,臺灣廣設大學院校,遍開師資學分班,非科班出身的學子和正統師範體系搶食「老師」的飯碗,加上近年來並校減班,老師員額供過於求,尤有甚者,政治公關大行其道,走後門、套交情、靠關係,「劣幣驅逐良幣」,保守估計,目前臺灣流浪教師的人數,恐逼近三十萬大關,孔夫子若有靈,不禁要喟然興嘆。
曾幾何時?老師對於教育的熱情不再,教育工作者顏面盡失,尊嚴掃地,老師人人自危,工作朝不保夕!
受到自由市場機制衝擊,媒體記者爲求保住飯碗,不得不配合報社業務行銷,報份推廣、置入專案、廣告招攬、人情公關,記者插科打諢,在外一條龍,虎虎生風,不可一世,回到報社,面對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業績評比,彷彿泄了氣的皮球,搖身一變成了毛毛蟲,原本職司彰顯社會正義的記者,或許壓根兒也沒想過,被殺雞取卵的「無冕王」,有朝一日,竟然也會被迫走上街頭,加入抗爭請願的行列。
老師也好,記者也罷,回顧當初入行所秉持的初衷,充滿理想與熱情,懷抱社會改革的憧憬,義無反顧,全力以赴。豈料,滿腔熱血和雄心壯志卻硬是被社會現實消磨殆盡。沒有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風骨和勇氣,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流浪教師和跑路記者是時下臺灣社會光怪陸離的異象,拿到教師資格未必就是教職保障的護身符,記者證也絕非媒體工作的萬靈丹,不論是流浪教師還是跑路記者,都得要培養第二、第三專長。唯有認清事實,迎合時代潮流,順應時勢,才能另闢蹊徑,找到職場生涯的第二春。
現在的軍人早已失去軍魂;早期國軍以「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做爲精神戰力的「五大信念」,爲反共、反臺獨、保衛臺灣、爲中華民國存續而戰,時至今日,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早已讓臺海對峙狀態持續升溫,兩岸兵兇戰危,臺海危機一觸即發。蔡英文總統提名的大法官拒唱中華民國國歌,不承認中華民國,考、監委員盡是隱性臺獨,民進黨黨同伐異,政治正確,軍人武德已不復見,軍魂蕩然無存,國軍部隊的「五大信念」早已被拋諸腦後,臺灣國軍部隊究竟爲誰而戰?爲何而戰?軍校招生員額不足,臺灣的三軍部隊正逐步處於真空狀況,試問,沒有中心思想,缺乏完善戰備訓練的國軍部隊,還有能力上戰場打仗嗎?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