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破發股屢成減持急先鋒,中自科技股東擬減持3%

隨着A股回暖,“減持潮”來襲。一般而言,股東願意選擇高位落袋實現利益最大化,然而,令人迷惑的是,一些已經跌破發行價的上市公司近期也加入減持大軍。如10月14日晚間,英集芯(688209.SH)、中自科技(688737.SH)兩家破發公司均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

泡財經發現,參與減持的破發股往往基本面糟糕,部分公司上市前業績非常漂亮,一上市就“大變臉”,IPO過程頗有“疑點”。

我們就聊聊中自科技。

10月14日晚間,中自科技(688737.SH)公告,因自身資金需求,銀鞍嶺英、盈鞍衆驊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360.7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0%。

目前(10月15日收盤),中自科技股價較發行價仍跌35.78%。

股價破發也要減持,大股東對公司基本面的真實看法如何?值得玩味。

這家公司,上市前業績高增,上市後突然變臉。

中自科技主要產品有內燃機尾氣淨化催化劑、儲能與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和工業VOCs催化劑。

藉着註冊制的東風,2021年10月22日,中自科技在A股科創板上市。

2019年和2020年兩年,中自科技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率分別高達245.94%和152.27%,強勁的嚇人。

然而,甫一上市,突然生變。2021年上市首年,中自科技歸母淨利潤突然下滑95.23%,其主營業務盈利(扣非歸母淨利潤)更是直接虧損1,791.04萬元

到了2022年,中自科技基本面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裸泳”,當年虧損達到8,727.27萬元。

今年上半年,中自科技歸母淨利潤557.36萬元,居然僅爲其上市前2020年同期的3.5%。(你沒看錯,上市前中自科技一年盈利兩個多億,現在半年居然才500多萬)。

那麼,中自科技當年是如何實現70.90元/股的高價發行的?

首先,公司上市前,大量採用“賒銷”突擊實現業績暴增。

2019年,中自科技歸母淨利潤8,655.37萬元,然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僅1,040.96萬元,2020年在歸母淨利潤激增152.27%的情況下,經營現金流告負,成爲-3.06億元。

正常的企業生產經營中,怎麼會出現越增長越缺錢?企業越蒸蒸日上,現金越緊張呢?

這是因爲,中自科技上市前看似高增,實際上長期處於失血狀態。大量依靠賒銷形成“紙上富貴”。

公司在招股書中亦坦言:“公司產品銷售以賒銷爲主,而貴金屬的採購則以現款爲主,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資金週轉壓力,應收賬款和存貨亦大幅增長,是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低於淨利潤的主要原因。”

賒銷的結果往往形成應收賬款,目前看,中自科技來自應收賬款的風險依然較大。

2020年,上市前一年,中自科技應收賬款達到6.72億元,同比增長288.06%,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依然有4.42億元。存貨更是創下近4年新高。這些都可能給未來埋下減值風險。

從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看,上市以後中自科技風險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

2024年中期,公司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爲56.46%。2021年到2023年,這一數字爲50.86%、59.39%和28.62%,均高於上市前。上市前的2019年和2020年,中自科技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爲17.29%和26.07%。

2020年和2021年,中自科技收入連續下滑,2023年有所回升,但依然比上市前的2020年少了約40%。

這說明,目前中自科技哪怕靠“賒銷”也難以增厚業績了。

此前,因爲中自科技上市即虧損,證監會將其保薦代表人爲楊曉、張仕源認定爲不適當人選達6個月。

有意思的是,每當A股行情有所回暖,中自科技股東即急忙減持。

上次拋出減持計劃是2023年2月6日,彼時A股有一輪“春季行情”,這次則是2024年10月。事實上,無論是上次減持還是這次減持,中自科技均處於破發狀態。

對於損失嚴重的投資者而言,中自科技究竟是如何上市的?背後有何“羅生門”?而股東屢屢在破發狀態下減持,是否是對公司真實基本面悲觀?

這些,或許纔是最需要查清楚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