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兩岸年輕人 熱情逐夢

張翎早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而後定居多倫多併爲取得執照的聽力復健師,但她始終知道自己「從小就想成爲作家」而她也自90年代中後期便開始在海外持續地寫作發表,小說《餘震》由馮小剛導演改編爲《唐山大地震》;《空巢》亦改編爲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新作《勞燕》更是在大陸獲獎無數。

「夢想,在我們年輕時很多,哪怕在追求的過程中會走失。」張翎指出,現在兩岸的年輕人,多半對未來茫然,對於自己想做什麼茫然,這與社會環境不脫關係。「以大陸來說,現在20到30歲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面對家庭的安排,自己能做的主不多。」

張翎以自己的經驗爲例,必須爲自己準備愛好,準備爲了追求愛好或者支持愛好的謀生才能,再加上堅持,才能好不容易地有些可觀的成果,「這些年我從海外看華人子女,大致而言除了醫科、法律、金融、MBA、會計師,就幾乎沒有別的選擇了。」然而「一個國家沒有詩人是可怕的!」她期許當代年輕人,培養出自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拾起對生活的熱情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