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基金經理自持基金

基金行業快速發展,基民的數量也持續增長,基金投資者最關心的自然是基金的業績表現。如果鼓勵基金經理購買一定比例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就能讓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利益深度捆綁,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基金經理的積極性,實現和基金投資者共同富裕。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層持股,能夠實現他們和股民的利益捆綁,因而會有利於激發管理層的活力,利於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鼓勵基金經理自持基金也是同樣的道理。

目前來看,公募基金行業存在基金經理不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或者持有數量很少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在私募基金行業並不存在。一般私募基金都要求基金經理持有一定比例的基金份額,如此而來,基金經理就會非常謹慎地作出投資決策。

通常而言,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對於基金的盈利有一定的提成,但不會太多,對基金的虧損則不需要承擔任何損失,即使有部分基金經理或者基金公司持有一定量的基金份額,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基金公司是按照基金規模收取管理費,即基金管理的錢越多,收取的管理費也越多,與基金的盈利多少關係不是很大。雖說基金盈利越多,基金經理管理的資金也會越多,但實際對於基金經理的激勵作用並不算很大。

本欄認爲,基金經理的收益可以考慮與基金業績深度掛鉤,甚至在基金出現虧損時,基金經理也要承擔一定的損失,這樣才能讓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成爲利益共同體,但考慮到基金經理個人承受損失的能力有限,可以通過給基金經理配售認購期權的方式激勵基金經理。

例如基金髮行時,基金經理同時獲得一年期可以按照2元價格認購基金一定份額的權利,當基金淨值上漲到2元之上時,基金經理的期權就具備了行權的價值,此時基金經理可以在基金髮行滿一年時行權自己的認購期權,假如此時基金淨值3元,基金經理每行權一份基金就能獲得1元的利潤,而此後如果基金淨值再出現漲跌,基金經理就需要和基金投資者共同承擔盈虧。

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的利益一致,基金經理也會更加努力地爲基金投資者賺錢,也就有可能實現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的共同富裕。

縱觀整個基金行業的發展歷史,最終投資者記住的都會是基金經理的名字,例如彼得林奇等,基金投資者買入基金的最重要參考指標就是基金經理的名望和過往業績,這一點在A股市場還很薄弱,A股市場需要特別傳奇的基金經理,而讓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利益實現更深度捆綁,也是培養超級基金經理的一種途徑。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