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與雕塑互文 楊北辰建構另一種真相

楊北辰《真像的真相》中以超寫實的雕塑古籍反思文化與文明。(採泥藝術提供)

在圖像化、數位化的時代,將代表着西方文化與知識觀念的古籍看作創作的起點,藝術家楊北辰的寫實雕塑,在古籍與雕塑之間創造了一種「互文性」,藉着具象的雕塑,象徵着抽象的文化與知識,也以雕塑建構出與歷史、思想、認知觀念有密切聯繫的上下文。

楊北辰自述:「從1997年至今,我把自己的工作方式限制與重複在一種極端狹窄的創作形態中,以一種單純、明確、緩慢的方式,在去除與消滅的過程中探求擬仿真實的過程意義。」他指出寫實的摹刻,對他而言既是審視自身也是看待它物的方式,更是世界在觀看自己的方式。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指出,楊北辰的具象雕塑,可視爲設定了一個「元文本」。

古籍作爲信息的承載物,在文化史上佔着重要地位,以《真像的真相》爲題,楊北辰表示:「透過寫實藝術,透過擬真手法跟大家溝通的那個東西纔是最重要的」他認爲「寫實藝術就像是大衆文學作品,任何人都可以看得懂,都可以透過寫實的形象,和他的生命做連結。」作爲寫實藝術家,最大的優勢也在於藝術形式是通俗的,而挑戰並不在於寫實的技法,是在於賦予寫實深刻的意義。

何桂彥指出,若將書籍看作是一個知識系統,具有公共性的特徵,那麼,對書籍的選擇則是藝術家純粹的個人行爲,對楊北辰而言,選擇這些書籍來重現自然是有特殊意義的,也許是個人心靈的成長,或是對古典文化與西方文明的禮讚,而從觀看機制,則是強調了「儀式感」,透過畫廊的燈光、環境,試圖告訴觀衆這是一次審美代的觀看。凝視之下,超真實的視覺意義也才得以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