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增建玻璃亭/館方:入口亭降高度 避免遮正館

故宮北院修復計劃如今捲土重來,仍要設立入口亭,並規畫二樓設咖啡廳。 本報資料照片

故宮整建引質疑,甚至遭指「去中化」。故宮表示,北院興建半世紀多,當初考量民衆與文物安全才開整建標,標案並未要求在正館前設入口亭,是評選委員經專業評量選出得標團隊。目前建築團隊已降低入口亭高度且縮小屋頂,希望達到共識;至於「去中化」質疑,則是子虛烏有。

故宮說,目前宗邁團隊最新方案已將入口亭原斜屋頂做折面,總長度從廿七公尺縮爲廿一公尺,入口亭高度也從十四公尺減爲十一點五公尺。無法再低則是因入口亭若要做二樓,基於無障礙原須從亭下做電梯,必然得衝出相當高度,電梯上方也需機械緩衝空間。但整體已儘量避免遮蔽正館古典立面,爲降低入口亭對正館外觀影響,新方案也參考正館黃牆綠瓦,提出屋頂配合改灰、黃、綠等色系。

故宮北院歷經四次擴建工程,原貌一變再變。行政院二○一七年覈定新故宮計劃,內容包含北院整建,故宮秘書室營繕科長王欣榮表示,第一年招標時無人蔘與,第二年經多場公開說明會,二○二○年纔有四組建築團隊參與,當時招標在希望滿足建物、展間及園區整建補強等基本需求外,也盼團隊提供提升觀衆參觀品質的加值創新方案,最後由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得標。

據瞭解,當時其他投標團隊也都設計在正館周遭新增遊客空間等建物,宗邁團隊因想創造連結正館地下一樓、一樓與二樓動線,將新建物安排在正館前方,也就是入口亭。之後因正館獲登錄爲北市歷史建築,得標案依文資法須送審議,被文資委員認爲入口亭過大擋住正館,未予通過,得重修改。

針對民衆質疑入口亭將使遊客無法從華表大道看到廣場二樓的「中山博物院」門額,王欣榮表示,設計者規畫在二樓廣場新建室內空間,移來正館一樓的「閒居賦」咖啡廳,將透過內部開窗讓更多遊客看到門額,還能摸到門額下的紅門。同樣是公共空間,民衆與門額關係反而更親近。

至於民衆指咖啡廳搬到二樓恐滋生蟑螂、損害國寶,王欣榮說,現在所在位置其實更緊貼展區,反而是搬到二樓後,離原正館本體較遠。

故宮北院整建最新方案,已將入口亭原斜屋頂做折面,總長度從廿七公尺縮爲廿一公尺,入口亭高度也從十四公尺減爲十一點五公尺。圖/故宮提供